跟自己的身體說聲~謝謝你~辛苦你了!好好愛自己

目前分類:NGH&NLP (1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天要去台北補NLP的課

在屏東的我早上和爸媽還有老弟去漢神百貨

不過只待個一個小時就要去搭捷運到高鐵站去台北囉!!

捷運真的很方便~不過還是有點不習慣高捷

只要從左營到台北我一定只搭一個小時又四十分鐘的那班

加上剛好搭上八五折的時間然後線上付款又在享有九五折的優惠真的很划算

如果能遇到六五折就更完美了~不過真是可欲不可求阿

到了教室上課老師才發現我今天的進度都上過了~嗚!

只能等到下星期五晚上在補課囉!

不過至少我賺到練習和在學習一次的機會

以及看到好久不見低可愛絲雨~johnson~patsy~陳小樹老師

認識了新同學~大家都好認真

今天有很棒的收穫喔!!

明秀姐在下星期五要教大家如何正確的運動以及教導我們適合自己的運動

她在高雄有開一間體適能會館

也是體適能瑜伽協會理事長

還是NIKE亞洲區簽約體適能顧問

侯賽雷低人物呢

大家可以去逛逛他們的網站喔!!

爵士工廠體適能會館http://www.jazzfacory.com.tw

期待星期五的見面~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階的基礎裝備結業嚕!!



課程大綱如下:

NLP的基本概念NLP的進階學習,奠下良好的基礎。



設定結果的技巧釐清自己或對方的目標。



感官測量與觀眼知心可以了解對方的內心狀態並加強親和力。



述詞及其應用以說出貼近對方經驗的話、疏通溝通管道。



心錨的設定與運用藉以調適自己的情緒、安排美好的生活環境。



改變個人歷史突破過去的陰影。



個人好處
快速建立和諧親和力、明確的溝通認知、了解對方的內心狀態、改變負面的習慣和行

                      為、有效率的導入成功的人際關係



這次是我第一次接觸NLP的課程

跟我想像的有蠻大的不一樣

在NLP專區有詳盡的介紹大家可以去看看

認識了很多很棒的人以及很棒的世勳和阿德老師

很幸運能夠上到這次唯一一次雙講師的NLP教學

因為以後不會有這種組合囉!!

連續上了3個星期假日課六天9:00~17:00

而且都要很早起床搭車去台北再換捷運

不過真的很值得~收穫滿滿

NLP的基本假設幫助我思考理解

感官測量&觀眼知心&同步讓我學習如何觀察別人與人互動

述詞的運用幫助我說話有技巧及圓融

心錨的設定與運用讓我再面對眼前的問題或是他人的時候

採取有彈性及多元的因應方式

課程緊湊~這只是第一部分

好多好多的東西要慢慢好好消化以備第二部分的課程

我會繼續好好學習並運用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上

期待五月份第二階知覺與潛力的課程

繼續努力加油!!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策略,包含兩部份,



裏面的VAKOG,以及,這些VAKOG排列的順序,



即使構成的VAKOG完全相同,



然而,不同的排列順序,



得到的結果可能天差地別。



以下一篇文章,



非常生動的呈現出策略的這個特質。



文章轉載自世勳老師部落格http://blog.yam.com/happylifetree/article/19581135



*******************************************************



情境:

晚上十一點五分。



熱線電話中。女人說得正起勁,男人不小心打了呵欠。



不懂女人心的例子:



女人(試探地問):「你想睡覺了喔?」



男人:「對啊。今天上班好累。」



女人(故作體貼狀):「好吧,不吵你了。快去睡吧!」



男人:「喔,好。那你也早點睡。」



啪。男人掛下電話。



五分鐘後,電話鈴響。



被吵醒的男人:「喂!?」



女人:「......」



男人:「誰啊?」



女人(一肚子委屈狀):「你是不是對我感到不耐煩了?」



男人:「啊?什麼?」(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



女人:「......」



男人:「怎麼了啊?」



女人:「你是不是覺得我很煩?」



男人:「很煩??為什麼?」



女人:「......」



男人:「到底怎麼了啊?你不說我怎知道?」



女人:「人家講到一半,你就打呵欠,又自己先跑去睡覺......」



男人:「可...可是,是你叫我先去睡的啊?」



女人:「你都說要睡了,不然我還能怎麼樣?」



男人:「唉!如果你要我聽你講話,就直接說嘛。



幹麼叫我去睡,結果自己又在那邊生悶氣?」



女人:「我那有生悶氣?」 男人:「這樣還說沒在生氣?好啦好啦,下次我不睡了嘛。可以了吧?」



女人:「那有什麼意義?我要你自己心甘情願,想聽我說話才聽,



而不是因為怕我生氣!」



結局:男人又多花半小時安撫對方。實際就寢時間:十一點四十分。



加上先前爭執的緣故,睡覺時情緒有點悶。明天搞不好女人還會冷飯重炒一次。







深諳女人心的例子:



女人正在興頭上,男人打了呵欠。



女人(試探地問):「你想睡覺了喔?」



男人(語氣雖然疲累,但表示出興致):「嗯。有一點。今天上班比較累。



不過你還沒說完啊,繼續說。我在聽。」



女人(得到安撫):「喔,不過你累了。不然你先去睡好了。」? 還是有試探意味。千萬不能中計,馬上掛下電話)



男人:「今天沒午休,的確比較累一點。不然明天早一點打給你,我們再聊久一點,好不好?」(解釋原因,並且提出補償)



女人:「喔,好吧。快去睡。你一定很累了。」?﹞她經願意放你去睡覺了。不過打鐵趁熱,別停下來)



男人:「那你打算幾點睡?」



女人:「不知道,再過一下子吧。」



男人:「好啊。不過不要太晚睡,對身體不好。我會心疼耶。」



女人(嬌嗔狀):「好啦。」



男人:「我最愛妳了。」(眼皮垮下了也要記得說,功虧一匱可就划不來了)



女人:「我也愛你。好好休息喔。」。(終於心花朵朵開了)



男人:「嗯。」



啪。女人掛下電話。



結局:十一點十分,完美的句點。男人順利就寢。睡得香又甜。



隔天說不定還有morning call。







結論1:女人要的是感覺。很多時候,不能用理性的腦袋去思考她們的邏輯。



結論2: 多花幾句唇舌,講幾句貼心話,可以讓你省下超過半小時的寶貴時間。



結論3: 遇到這種情況,要讓女人先掛電話。以免後患無窮。



結論4: 如果你的女人不像上述例子這樣,那麼恭喜你。請好好珍惜她;如果你的女人和上述例子一樣,請別指責她「無理取鬧」。她要的其實很簡單。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jean手機
  • 請輸入密碼:
如何在一分鐘內激勵自己,對準目標



你會想要一個目標,但是你可能會覺得你並沒有足夠的動機或熱情去達到它。你可以用這個簡單的技術來強化動機去達成目標。試試看,當你用一分鐘時間學習以下的方法時 ,可以注意到它多快且有效!注意要正確地依照以下的步驟。



1.決定你所要的。



2.眼球往下望,移動到左邊(左下方)(註1)─你要移動你的頭和眼睛─並且內心自問:『如果我已經達到了我的目標,那我看起來會怎樣?』



3.移動你的眼睛和頭,往上望且移到右邊(右上方),去看到或構畫出你自己已經完成目標的模樣,就像是看到你自己在一 個電影或電視螢幕上一樣。



4.讓那影像更大、更靠近、更亮和更多的鮮活色彩…直到這影像對你有很強的衝擊(註2)。



5.移動你的眼睛和頭往下且移動右邊(眼望右下方),並且同時踏步進入那影像裡,成為影像中的自己,感覺當你真的達成目標的感覺。(註3)



(凌按,當這感覺很強時,可以將這種感覺做一個心錨,或安裝一個啟動裝置trigger─像是握拳、深呼吸等等。當在影像中時,讓一切的感覺很真切,也包括會有那場景的影像環繞著你。聽到那周遭會有的聲音,聞到那裡會有的氣息…)



這是NLP 訓練師Ken Ward 提供的方法(網路上公布,1998八月3日的版本。他聲明可以自由複製,但要註明他的版權。)



(This and similar short article may be freely copied and distributed. The message must be included: Copyright(C) 1198 Ken Ward, All Rights Reserved. )



(他的原文標題是 How to motivate yourself and fix on your goal within 24 seconds! )



就是說,可以在24秒內做到。我將它改為一分鐘。

事實上,時間不是重點,步驟和效益才是!)



(註1):對於多數的人而言,眼球往左下會牽動內在的對話,右上方則開啟視覺創造。但有些人的左右方向是對反的 ,建議您參考觀眼知心單元的介紹。



(註2)這是NLP的次感元的原理,請參考相關介紹。



(註3)這是NLP次感元中『融入』的原理。



原文轉載自http://hypnosis-and-nlp.com/eye_motivation.htm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視覺─眼球往上,回憶畫面或創造畫面



以下用連續畫面來說明三種眼球模式。用的主角是鈴木保奈美,她在日劇「新聞女郎」(也有譯為「新聞女主播」)中飾演主播麻生環。例一是她被電視台解職之後,在另一小地方社區有線電台工作,期間完成的作品參賽得到報導大獎,而頒獎地點就在把她辭掉的原來的大電台。麻生環正在幻想著回去上台領獎致詞的風光。





當聽到要回去電台領獎。頭和眼睛都往上──進入影像。

(想到電視台的場景)







眼睛持續往上。仍在腦海裡看到那豪華風光的場景。







眼睛往右上方──創造與建構新的畫面。

(應是進入她在領獎和致詞的畫面──而這是未來的,所以有創造的眼球方向。)



請注意了,最後一張圖片她的頭偏往右邊。這是個創造方向。若你在連續快放開看這三張圖,就會很清楚地看到,她的頭由偏左上方移動到偏右上方。等於是逐漸地由內在畫面進入創造新畫面(回到以前工作的電視台的場景──看到自己在未來頒獎那一日上台的景象)。頭偏一邊想事情是很多人會有的習慣,通常是進入內在的影像檢索。小朋友最容易看到這個現象。若是問他一個很難,得去多思考的問題,會看到小孩子常會頭偏一邊在想。他如果頭偏往過去記憶區(多數人是在左邊),則表示他在回憶檢索過去的記憶畫面;若他偏往創造區,則表示這問題對他是新的,沒想過,或者較沒有過往經驗,而他得去創造一些畫面的。



(你可以試試看,問一個人,上週日到那邊玩;再問他下個月的週末打算去哪裡玩。通常這兩個問題就會區辨出不同的眼球動向。)







二、聽覺─眼球在中間或偏左右邊,回憶聲音或創造聲音



例二:

前情提要(越來越覺得自己像娛樂新聞的主播了):麻生環在擔心自己是不是懷孕──結婚後沒幾天她的丈夫就車禍身亡了。所以現在正在算日子和次數。數算有關數字方面的內在過程滿多人會用內在的聽覺(就是心裡頭在數嘛,一、二、三、…,你自己試試看。)(另一類經驗是在內心記電話號碼,或聽一首歌等等,通常就會眼睛在中間或偏兩邊閃。)





開始了。她有些擔心。

眼球往下。從她的嘴型和臉龐,也知道她在開始要數算─進入專心的數數字的狀態。







眼球在中間。

右手也屈指在算。眼睛有點偏左──回憶過往的次數,計算…心裡有數算的聲音。(『一次、兩次…還有那次很糟糕的不算…;再一次…』)







眼球繼續往左邊數算。

有些偏左下方,就是內心對話區。當回憶數算時,也開始有些內心的自我對話的聲音。

(『咦?還滿少的嘛~!我前夫實在不行…?』)







注意了,眼睛往右邊,是一個創造的聲音區。代表要數完了。要產生一個數字(有一個新的聲音。)(或是內心有個新的語言聲音)

(『十八次!!』)







這個畫面沒啥意思。連續動作就讓它有頭有尾吧。兩個人都努力在數。

我只是不明白,那個歐里桑律師又不知道他們的閨中情事,幹嘛也在數?



好,我們看到了數數字時,內心是有聲音的,而眼睛會在中間位置,乃至左右邊掃瞄的情況。

通常數算會有這種左右邊閃的情形。若是由影像來檢索,眼睛也常會往上而且左右邊閃。例如:練習看看,找出來你住的地方,共有幾扇窗戶?



(怎樣?是不是眼球會有左右邊的移動呢?傾向用影像的人就會左上右上的走喔!)



這邊讓我插播一個別的,也是一個在數算有關的心理歷程,但眼球模式不太一樣。擺在這裡讓大家研究研究、參詳參詳。

這是大家都很熟的庶務二課裡的女職員

前情提要:他們庶務二課搞的一個紕漏。有個公司職員的體檢表弄髒了辨識不出來是誰的,只知道是男性、血型AB型。她正在想,公司裡頭,有哪些人是符合這條件的。





眼睛往左,聽內心的聲音。

(『男性、AB型…』『有哪些人呢?』)

頭也偏左下,跟內心自我對話有關。







眼睛持續在中間些微偏下,往前方延伸無焦點。

仍在想是哪些人。

(用聲音思考的型態)







眼睛又偏左邊。(有些偏左下)

從嘴型也知道她在

內心自言自語,在說或是數算是哪些人合乎這條件。







再度往下。

仍在心中忖度是誰?

還在數算。(配合她的嘴型就知)

(所以持續是以聲音、自我對話來進行數算和檢索)







注意了!雖然頭沒抬高,但是眼睛往上了。她有了一些特定的人選。

剛開始想到,是以影像畫面的形式在她內心出現。可以說她心裡有個人或有些人的模樣了。







配合上張就知道,她已經明確找到了。有畫面影像。

上張的嘴微開──在展開新的思索,用畫面;這張的嘴型比較定,眼神也較定。心中的影像更明確了。



你看,一樣是數算和尋找,上面鈴木保奈美眼球多往中間左右,偶而往下。而這位京野琴美則是多往左邊和左下(單純的在心中用聲音──自己說話的聲音,來想、回想、找一些公司裡的人名),最後眼球往上則是有畫面(心中浮現一些可能的人選的樣子)。我們將再多說一點有關嘴型所提供的線索。事實上NLP認為人的內在神經系統的變動是可以從外表的生理指標上觀察得到的。包括膚色的變化、下唇的厚度的改變、肌肉的鬆弛與緊繃等;另外還有聲音的音色音調速度之改變等、及呼吸的深淺位置和速度等…都提供了很豐富的線索,來告訴觀察者,這個人內在發生了什麼。



(而一個經驗足夠、訓練良好的NLP執行師或催眠治療師就是很能夠掌握這些線索而給予適當的引導介入。)



相較之下,眼球動向提供的線索反而是最明顯的。別的單元將會提供一些運用眼球動向的觀察可以做的事情。包括人際溝通、教師的教學與輔導、銷售領域等。會有一些我個人經驗過的案例,或帶領的學員所報導的他們的實務運用。如果回到嘴型的線索,在這六張圖中,第一張是開始入神去想,進入聲音的管道──她的能量焦點比較在耳朵、聽覺,內心是在聽聲音。第二張到第四張則是在進行聲音、內在語言─自己跟自己說話,她的嘴好像也在數算。第五張開始進入視覺,這時她的能量焦點在上部──眼睛與額頭,此時她的嘴就比較鬆弛。回憶一下你個人或別人在想事情,跟影像畫面有關的,是不是嘴唇會鬆開些?(特別是發呆在幻想畫面時,是不是看起來會面呆呆,口鬆鬆,要小心口水流下來那樣….?小朋友入神地看卡通節目時,會有這種情形)當能量焦點往上(視覺影像)時,嘴唇肌肉會鬆弛些。反過來,能量焦點在下方(內在感覺)時,嘴唇肌肉的緊張感是不同的。請回去看前四張到第五張圖片,在嘴型方面的變化是很明顯的。



再多看一個單純的聽覺管道的連續圖片,特別情商鈴木保奈美擔綱演出。我們先看照片之後再來一點點說明(但我想你應該看了就明白,應該已經很容易可以分辨了)。

這一段是麻生環在和社長在說話,提到這小小的社區型電台以後的發展方向。麻生開始想了….





在想事情,眼睛在中間,好像無焦點。

心裡在想事情,沒有影像或是感覺。是一種偏向中性的、用語言的思考歷程。







眼睛偏左邊──開始有裡面的聲音,偏向用語言聲音來想。

左邊的聲音檢索提供給她一些念頭







繼續在左邊的過往聲音中檢索──繼續想。更專注了。她的嘴型比上一張更緊張些(表示快想到了,快鎖定了。)

上一張嘴的鬆弛代表開放的搜尋資料,專注。







想到了!要『增加客數』。這時眼睛往右邊,是一個剛建立好的、創新的想法出現了。

也是由聲音的管道──裡面有聲音說『要增加客數!』這想法是新的,以前沒有過。







好!眼睛又回到中間,而且眼神有些偏下。是一個決定的眼神狀態。

是一種已經定案了的想法和感覺。

(通常『決定』和『完成』的狀態會回到觸覺區)







三、觸覺─眼球在下面。往左或往右,內心對話或感覺觸動

我們來看保奈美的三個淒婉動人的畫面。都是跟內心感受有關。首先這三張連續圖片,一看就很清楚是心裡難受。





眼睛有些往下,有些往右。表情呆滯,但內心正在感受….







表情凝重了。眼睛持續是在偏下偏右。

但眼神比較無焦點。

(事實上是進入裡頭,眼神往內,內心更進入那感受…)







好了。心情不好時

(委屈、難過、感傷…等),頭會往下。嘴唇、下巴也抿緊。眼睛當然是往下往內的。



再來下面這是另一個場景,麻生環有些內心的感受...

直接說劇情吧。麻生環因為揭發他們電視台的高層利益輸送等不法情事,要被辭退。離開時,有人跟她說祝福之類的話。





眼睛直視對方,謝謝他。







繼續…….

(對了,上一格說明時我忘了說,那個高層的搞利益輸送是發生在日本。不是在台灣。)(台灣的不會那麼容易被揭發)







話說完了。還在看對方。為什麼呢?

因為我採用高速快照的方式,事實上這三張間隔不到1/10秒。速度是很快的。







嗯,說完了謝謝,眼睛自然地往下。有些心情。嘴也抿起來。

當眼球往下時,跟內心感受接觸。不過是偏左下──有些內心對話喔!







頭再更低一下。眼神仍在左下方。嘴吧抿更緊。

有內心對話──事實上麻生環有些心裡話沒有說出來。

(被辭不爽,心裡正在碎碎唸呢!)



最後這一個連續畫面就是我們麻生環哭了~!





眼神在右下。

有內心感觸。







仍然有內在感觸。

有點哽咽感,深吸一口氣。







眼睛再度往下。

淚水要出來了。







…(對不起,我也評論不下去了….)

(……)

(咦?手邊的面紙用完了…)







好!振作起來!(這是我對我自己說的。)

最後她又眼睛往下偏左,開始有些內心的對話了。自己開始在想些事了。



是不是更有概念了呢?



原文轉載自http://hypnosis-and-nlp.com/



文章作者:凌坤楨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下來我們可以進到『觀眼知心』part-2 的策略解析了。



策略在NLP來說,就是心裡頭的走向──思考或做事的程序。



我們來看連環照片,練習看出來:當一個人眼球轉動時,他在想什麼?





眼睛往上

開始產生內在的影像。

有些模糊或不清...

正在形成中...







她看到了 !

應該是一整幅完整的畫面或動畫電影。有些有照相式記憶的人也是能看到內在完整的圖像。







她現在看著那(腦海中浮現的)畫面

說她看到結果。

她『算出來了!』



(有些通靈人也是這樣得到一些影像性的資料的喔。)



眼睛往上容易有影像,像回想情景或創造一些畫面時。(練習:請你此刻稍微認真想一下,下個週末你若出去玩,會去哪些地方….)







二、眼睛在中間的聽覺運作



這位在日劇庶務二科裡的另一位職員,跟別人在說話時,心裡正在想一件事。請看她想事情時的眼神。



(劇情是有大事發生了,她正在產生懷疑。)



她『想』的方式是──心裡頭有聲音,自己跟自己說話,在陳述一件事情或擬想事情的經過。通常用聽覺的『想』,眼球在中間或左右掃瞄,這類的『想』,多是按照順序,例如內心陳述事情的經過,或一句一句的跟自己說…。

(這是聲音的特色,得一個一個來,比方說你數數字、或唸英文字母,一定要一個個來。這時候如果你注意一下,是不是在數數、念字母時時,你的眼睛在中間呢?)





眼睛在中間,但無焦點。

在想一件比較遠的事,或往內心搜尋。

眼神有點偏下方,有些遲疑有擔心的情緒。







眼睛往中間偏右方,在聽自己說/陳述一件事。她的內心懷疑已經要整理出來了。產生了一個想法。



這位女性心裡有了主意──透過內心陳述及設想。

為何說設想呢?下圖她眼睛偏右,那是一個創造、建構的位置。所以她產生的想法是新的,以前沒有過的(而不是回憶一段聲音或對話。)(按,這位是一般型的人,她的左邊是過去而右邊為未來)



好啦~!練習二:

請你試著,認真想一想,待會兒你要留言在這網頁上,你打算說些什麼?……………………….……….(想一想,真的要留言喔!)……………



好了!有沒有發現你的眼睛會偏往一邊?(創造區多在右邊,但有人反過來。)還有,你也可能會左右邊都閃到,一邊抓舊的聲音(內心跟自己說一些,或回想一些事情…), 一邊擬想可能要留的話──創造新的聲音資料。還有,你可能會先眼球往下,再往左或右邊。這時是碰到了內在感受或有些內言,比方說『無聊~!』『哼~!誰甩你呀!』如果你眼睛往上,那麼你可能是在構畫些情景和字句說詞。(這時你是用視覺畫面來進行這一段的。)







三、眼睛在下面的觸覺運作



下圖這位是日劇庶務二科裡的又另一位女職員(真的沒辦法,庶務二科裡只有一位男主管,其他都是女職員。還有,我要聲明我跟她們也都不熟)。她負責要去跟一位同事說壞消息──體檢出來的結果,懷疑這位男士罹患肝癌。各位看倌,沒事跟人家說你得了癌症,這感覺真不好!。請看她的眼神。(以後小心了,若有人要跟你報消息,也有這種眼神反應的話…..)





男的在逼女的。因為女生說有事要說又吞吞吐吐。男的要走了,她說,這是非常重要,一定要他聽。







注意了!女生在說話前眼睛往下。唉!實在是感傷呀!

(心裡頗有感觸,可能是為難,也許是為他難過。)







好!振作起來。

眼神定定地看著對方。準備要說出口了。(而且還深吸了一口氣。)







說吧說吧。眼睛持續定視對方。這是很尊重很有禮貌的行為。

(不過要領是,聲音要柔婉,且傳遞出有力的支持感。)







說完了。眼睛又往下。心裡也真的不好受呀!由眼神知她又進入感覺區。

還有,眼神也黯淡下來了。

(全身也比較無力)



有沒有發現你生活周遭有些人的眼神習慣性地往下呢?我觀察過和帶課程中學員的回報多是,這樣的人心事也多些。平常比較不會多說話(有事也放在心裡的那型)。另外,有些老謀深算的人,眼睛也常在下方,眼神暗蘊於內(眼色不張揚眼神不外露)。政壇上頗有幾名這樣的狠角色。



練習三:

請你想一件讓你煩心的事情....,(.....)

好,如果你發現你進入那種感受時眼睛會往下,請你試著刻意地眼睛往上像是無焦點地望向上方(特別是你的創造區──七八成的人在右上方),然後再去想那件煩心的事..........怎樣? 我帶的學員有些很有趣的體驗報導喔!



通常會有幾種反應出現:



1.原來那件之前煩心的事情,用這種方式去想時,會變得比較輕鬆、或有希望、或有其他的可能性(較能樂觀看,事件變不嚴重)。

2.會想不出來,或腦袋變得空白。這是因為原來的模式被阻斷了。

3.有些人會無法做這個練習,怪怪的,或會有頭暈等情況(這種的比較少)。也是模式間的差異。



(若是有經過引導,就能順利的轉換狀態。)



(在NLP裡面,運用眼球動向和語言引導模式,可以做一些改變──從情緒的轉變,個人歷史經驗的重組,和信念的重塑。最後這個信念的部分是Robert Dilts的書中有紀錄的方法。)



原文轉載自http://hypnosis-and-nlp.com/



文章作者:凌坤楨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位女性在想什麼?



以NLP的話來說,她的眼球線索告訴我們她的內在有什麼樣



不同的三種思考/檢索的方式?





往上的眼球方向

通常是進入『視覺影像』。在擬想畫面──也許是過去的情景影像,也許是構畫新的、未來的畫面、情節。







中間的眼球方向

進入『聽覺聲音』的內在過程。在心裡頭聽到聲音,也許是自己跟自己說話──這時她想事情就是自己裡頭在說一些話。







向下的眼球方向

進入『感覺、身體觸覺、情緒和內言』。通常會有情緒、身體的感觸,或是跟心情有關的內在對話。

看得出來她在難過些什麼。





NLP認為,我們的思考過程會在眼球的動向上反映出來。(而這是一個潛意識的,本人不見得會察覺的過程。當你知道美國最早有些情報單位在教與學這套東西時可不要太訝異!)



所以大概可以這樣理解(跟著下面這三題來想一想)



當眼球往上時,視覺的;影像的。(請你想想你家有幾扇窗戶?)



當眼球在中間,聽覺的,聲音的。(在心裡聽國歌第二節的音符高低)



當眼球往下時,感覺的、身體的。( 此刻你的腰和背會不會酸?)





你是否還注意到,上面這女性的眼球都偏往一個方向,她的右邊。 這又表示什麼?





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他的左邊往往是過往的記憶;



而右邊是未來的、未發生的,或在創造或組合的。(左右邊的模式,有些人是反過來的。)



(NLP的幾本書上提到有一說,與左腦右腦有關;另一說與慣用手──左撇右撇有關。)



(我自己觀察過幾百人的經驗是,還有待查證。)不過



1.團體中約有七成到八成的人是『左邊為過去』的類型,我自己也是這種比較主流,或說「普羅」的類型。



2.作為觀察者與溝通者,真的不必硬套上一些框架。實際觀察時,以一兩個問句就可以掌握他的眼球方向模式了(我稱為『建立基準』)。可以當下以他的基準往下和他溝通,這時左邊型右邊型應該不是腦袋中要裝的問題。)





下列我用手繪的圖來表明:(以多數人的為主來介紹,他的左邊──也就是我們看時,我們的右手方向──為過往記憶區;而眼球的上中下分別為視、聽、觸覺區倒是人皆同之。



視覺運作:(圖中下方是引導思想的問題,有助於導出視覺過程)





視覺回想(VR:Visual Remenbered):回憶過去所見的畫面;腦海裡的檔案照片。

例:『你昨天晚餐吃了什麼?』

『你家附近有幾間便利超商?』







視覺想像(VC:Visual Constructed):想像從未見過的樣子或創造新的畫面、組合。

例:『假設你以後要住的一個新的地方?』

『橙色皮膚的河馬長有刺和爪的樣子』



這通常也表明一個人的學習/思考管道。當我在做教師效能訓練時,老師們回饋說,確實不少同學們在想有關畫面時,眼睛朝上。而當老師要教學生是『視覺化』學習策略時,像記憶英文單字;或記憶地圖或朝代人名表等,應用影像記憶是較為有效的。這時老師要注意學生的眼睛是否朝上,或是能夠引導他們眼睛朝上好幫助腦海中產生畫面。





聽覺運作:(圖中下方是引導思想的問題,有助於導出聽覺過程)





聽覺回想(AR:Auditory Remenbered):回憶過去所聽過的聲音、言語。

例:『你的鬧鐘的聲音是哪種聲音?』

『你剛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怎麼說的』







聽覺想像(AC:Auditory Constructed):傾聽從未聽過的聲音,或聲音的組合改變。

例:『用風聲和雨聲創作一段旋律…』

『如果鼓聲改為電吉他的聲音,那…』





當進入聽覺運作時,眼睛可能會定在中間,或左右掃瞄的『想』──內心在聽一段聲音或自己講話的聲音,自己在想事情,而這『想』是用聲音話語的形式。(有些人的『想』是畫面,則眼睛會朝上。)







觸覺運作:(圖中下方是引導思想的問題,有助於導出感覺過程)





聽覺用字(AD:Auditory Digital):內心的話語;內在對話、內言。(通常有情緒)

例:『對自己說幾句常用的鼓舞自己的話。』

『默哼一首你喜歡的歌。』







內心感受(K:Kinesthetic):情感的觸動或身體觸覺、內在感觸。

例:『手摸著鳳梨的表皮有何感覺?』

『快樂的滋味?當你沈悶的感受是..?』



進入感覺運作時,會伴隨有身體的觸覺和內在感受。通常有心情時眼睛會往下,不管是沈湎在幸福情懷或是心有酸痛。

試試看,刻意地眼睛往下,想想你住家的外觀….;再眼睛往上想想你住家外觀….。哪個對你容易些?大部分的人是要讓眼睛往上才好『看出個端倪』。

但我曾在台中帶一期全腦學習的課程,有位大學生,是個很強的身體感覺傾向的人,平時斯文不多言。當他想一道數學演算時,眼睛往上反而『看不清楚,做不出來!』,眼睛往下就很快有答案。(我看文獻,大部分的數學家和物理學家是依賴內在的視覺來做公式演算,像愛因斯坦就是其一。)



身體感覺型的人,在學習時,喜歡操作(會要走來走去,或甩筆,或一邊聽課一邊塗鴉,嚼口香糖…)。老師可以教他們感覺學習策略──在心裡模擬地身體操作,就像真實地用身體run過一遍程序一樣。)



通常我們的教育設計是對於視覺學習與聽覺學習者比較能順利接受。教師們習慣用黑板、投影或視聽器材,上課用講授或帶學生讀。對身體型的學習者這就很吃虧。(他們因為無法進入有效的學習管道而不耐煩,坐不住;然後課堂常規又抑制他們的動能發展。)



(倒是我曾在三重高中帶過一次教師研習,有位老師常在嚼口香糖,後來我們做『學習偏好評量表』時,果然測出她是觸覺最強的類型。有趣的是,活動中我們做一個想像練習,她一開始沒辦法有想像畫面,後來我請她『麻煩您一邊嚼口香糖一邊想像』時,就順利地有畫面而進行下去了。



這是利用學習者的優勢學習管道重疊而轉進到另一種學習管道的學習策略。(重疊技巧是NLP常用的引導學習方式)



好了,相信各位已經建立好眼球檢索系統與學習管道的概念了。



原文轉載自http://hypnosis-and-nlp.com/



文章作者:凌坤楨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欺騙的線索



身體語言



1.眼睛的語言:避免眼神接觸或很少直視對方.



2.身體不會說謊:



a.缺乏動感:手勢變少(比較值),藏起雙手,握拳或手指捲向掌心,下意識的不讓你看到掌心.



b.有所保留:手腳貼近身體,或交盤在一塊,缺乏安全感時,我們會縮小身體所佔據的空間.



c.表現做作:肢體不流暢,不自然.



3.潛意識隱藏:把手往臉上放,或者摀住嘴巴(這也有可能是抑制自己想發言).如果他在你說話時,掩面或摸臉,表示他根本不想聽你說這些.摸鼻子,抓背,搔耳朵或揉眼睛,都被視為欺騙的徵兆.



4.快速的聳肩:聳肩通常表達兩個訊息:一無所知或毫不關心.太快速的聳肩則可能是一種真相的隱藏.







情緒狀態



5.時間點就是一切:一開始說話時或話說出口前,堅定的搖頭或點頭,這是真實反應,說完才開始點頭或搖頭,這就不是出自情感的自然反應.先有情緒反應然後才有情緒語言,如果出現時間點不對,就是另有意圖.



6.矛盾的言行:說話跟表情的不一致.



7.情緒的騷動:情緒出現的時間快慢是很難做假的.只要仔細觀察,你就不會被愚弄.由於作假的情緒不是自然發生,所以他出現的時間會稍微延後,持續的時間也會比真誠的情緒反應要久.然後"突然"消失.



8.皮笑肉不笑:微笑是用來隱藏表面下的各種情緒的.







人際互動



9.撇過頭去:假如一個人再述說或零聽一件不愉快的事,把頭撇開,不面對對方,這就表示他想要避開這件讓他不舒服的事.



10.缺乏自信的姿勢:彎腰駝背,把手插在口袋裡.



11.尋求空間庇護:設法隱藏身體,側身或轉身,把被靠在牆上,把腳尖朝向門口.



12.暫時停止接觸:觸摸代表雙方心理聯繫的親近,當我們深信自己所言屬實時,我們才會觸摸對方.



13.藏起手指.



14.設置屏障:使用一個無生命的物體,例如茶杯,公文等等,隔開你跟他的中間地帶.







交談模式



15.套用你的話作回應.



16.越描越黑:說實話的人不在乎你是否誤解他,他們總是願意澄清誤會,說謊的人則急於確認你理解他的意思,這樣他既可以轉變話題,避免你一直問下去.過分強調也是一種可能,問一個人考試是否作弊,回答是:我沒有.跟回答:我考試從不作弊.後者的斬釘截鐵也有可能是想要迴避.



17.說溜嘴:想說這件事,卻說成另一件事.例如:想說我很努力才把功課做完.說成:我很努力才把功課"抄"完.



18.我才不會做這種事:當你詢問對方,他的回答卻淡化或煙蓋了原本的問題,你就得注意了.例如:你說的都是真的嗎?他說:當然都是真的,我絕對不會騙你.你知道我對說謊這件事很反感.



19.沉默是金:只有心裡有鬼的人,才會在對話中害怕對方的沉默.例如:女問男:你昨晚去哪裡了?男:跟朋友出去了.女沉默.男過一陣子又說:我們去看電影.



20.暗示性的回答不是回答:人們不願回答問題時,通常會用暗示的方法作為回應.筆友問:你漂亮嗎?他回答:我每天上健身房,常常跟男模特兒約會.這不是回答.







說話方式:



21.速度快慢:關於信念性的問題,回答的速度越慢越有問題.需要補充說明的回答更是如此.關於需要求證或思考的問題,回答的速度越快越有問題.



22.反應過度.



23."強調"創造"意義":騙子很少或根本不使用"我"或"我們"之類的代名詞.他們會說:是.而非"是,我是".他不會說:我們玩得很開心.而說:還不錯.誠實的人會強調語音的音調,說謊者則相反.



24.吞吞吐吐或語音變得不清不楚



25."提問"異於"聲明":假設某人給你一個答覆,字面是像是一個聲明,形式上卻像是一個問題,這表示他不確定.例如:他回答完全肯定,但在話快說完時,他的聲音提高,頭抬起,眼睛睜大,那就表明,他對這個答案的信心還沒有強烈到想要說服你的地步.(這是英文語句的特色,中文裡,我還沒想到例子)







心理徵兆



26.惡人先告狀:投射心理使說謊人以為人們懷疑他.所以他表面誠實,卻一直問別人是否相信他.



27.注意外在表現:當一個人對自己的說辭很有信心時,他會在意你是否了解他說的話,而不會太在意他的外在表現.



28.說謊的另一個面:說謊者在意描述事情的細節,但是他卻無法陳述他人的意見或觀點.



29.事事完美:捏造的事實裡,不會出現缺點,亂子,負向的評語.



30.你知道爲什麼嗎? :騙子急著取得你的信任,他根本不在意你說什麼,所以,他不會反問你.







謊言大搜索



31.真好,總算結束了:當話題轉變的時候,他是不是變得開心,姿勢更放鬆.心虛的人想改變話題,清白的人總是想繼續討論.



32.不尋常的冷靜:面對指控他應該要憤慨,可是卻很冷靜,因為他在意的是如何回應,而不是指控本身.



33.別相信總是把誠實掛在嘴邊的人.



34.精準排練的說辭.突然要回憶一段你不是很在意的經歷,你很難以一套精準的說辭,除非,你事先演練過.



35.拖延戰術:



a.你可不可以把問題重複一遍.



b.這要看你怎麼看待它.



c.你的意思是....



d.你怎麼問這種問題?



e.你從哪裡聽來的?



f.你可不可以說得更明確一點.



g.我想我們都知道問題的答案.



h.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我需要想一想.



i.他用一種不置可否的語氣重複你的問題,並把它丟給你.例如:你是在問我是不是賣你一隻心臟有毛病的小狗?



36.說得天花亂墬:誇張就是一種掩飾.



37.狡猾的誤導:"我的婚姻出了問題,但這與我的太太的新工作無關."誰聽完這句話不會問新工作是什麼?引導話題可以避免碰觸他不喜歡的話題.



38.嘲諷的回應:當你問一個嚴肅的問題時,應該得到直接的回應,而不是嘲諷挖苦.



39.售貨員的詭計:你在找一件商品,他卻告訴你這一見商品比另一件差,原因有可能是商品缺貨.



40.數字的陷阱:數字是用來當權威的化身的,如果對方提到的數字都是同一個數字或數字的倍數,你得多小心了.



41.不由自主的緊張:



a.逃匿症狀:出現戰或逃的反應



b.身體顫抖,聲音發顫



c.吞嚥困難



d.聲帶緊繃:聲音較高,常清喉嚨



e.注意力渙散



f.吹口哨



42.借力使力:利害的騙子會借用你的說辭來支持自己的主張.例如冷凍豬肉強調:因為冷凍,所以新鮮.



43.道貌岸然:斥責別人的行為,好讓你以為他不是那種人.例如:阿扁斥責別人把錢匯往國外.



44.淡化處理:如果他漫不經心的告訴你一件其實不尋常的事,你就得留意了.例如:他很少會在週末出差,卻輕描淡寫的說:順便告訴你,下週我要到XX出差.沒有抱怨,沒有評語,這就顯示他不想談這個話題.



45.小心慣犯:如果你的汽車推銷員跟你說,還有一組客人準備要下訂,而且錯過今天,你就沒機會了.你不妨這樣說:我聽說車子又要漲價了.一個童叟無欺的業務員對沒聽過的消息應該會澄清,只想成交的業務員則會附和你的說法,因為他只在意成交.



46.太離譜的情節:你絕對不會相信這種事!是的,你不應該相信有這種事.







原文轉載自http://tw.myblog.yahoo.com/nlp-hyp/article?mid=2269&next=1505&l=f&fid=24&sc=1#yartcmt



內容摘自看誰在說謊 大衛李柏曼 重慶出版社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LP 的發展歷史



要去評論一個還在發展中的領域,始終是困難的。讀者是否發現,上述 NLP 的觀點與技術,頗有一些別個學派的影子在裡面?究竟 NLP 是一套拼湊模仿而來的技術手冊,還是一個自成一家的理論?



我們來進入它的歷史脈絡。以下我引用莊岳霖(民 91 )整理文獻後,將 NLP 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的一些整理:



一、草創時期



七0年代早期,加州大學聖塔克魯斯 (Santa Cruz) 分校資訊數學系的學生 Richard Bandler 和當時任教於加州大學的語言學副教授 John Grinder 。從一些極為卓越的治療師如:家族治療的 Virginia Satir 、完形治療的 Fritz Perls ,及催眠治療的 Milton H. Erickson 等人身上模仿學習。這些成功治療師的治療模式中,都有一些非常具體、且可傳遞的方法與技巧 (Bandler & Grinder,1975) 。



他們的研究成果最早發表在兩部作品。第一部作品 The Sturcture of MagicVols. Ⅰ & Ⅱ (1975 & 1976) ,它主要整理了 Perls 和 Satir 在治療中的語言和行為模式。而第二部作品 Patterns of the Hypnotic Techniques of Milton H. Erickson,M.D. Vols. Ⅰ & Ⅱ (1975 & 1977) 則是呈現了 Milton Erickson 在催眠治療時的語言和行為模式。



因為這些傑出的治療者有著卓越的人際溝通與介入改變的能力。所以 NLP 一開始即被視為是一個模仿卓越的學科,也是探討人類溝通和改變的學科。 (Gregory Bateson 為他們這第一本 NLP 的書寫序時,提到他們的工作是:開創描 繪人類互動的理論基礎。)



NLP 創立的初期並沒有企圖想要成為一個學派,正如 Bandler 和 Grinder(1975) 在書中所說:『我們在這裡所呈現的並不是一個新的治療學派,而 是一套明確的工具 / 技巧,明確地呈現出各種治療中的內涵。』



事實上,這時期他們所寫的書籍也大多是操作手冊式的陳述,字裡行間穿插著符號、公式與流程(別忘了這兩個人一個是搞數學寫程式的,另一個則探討語法結構)。也因此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描繪與建構理論模型。 Sid(1996) 認為 NLP 初始並不建基在理論上,而是在一個創造模式的過程。 NLP 的本源是對於卓越溝通的模仿,一開始就是個開放的、發現的架構。



二、奠定基石



而 NLP 卻有了它自己的生命,不斷成長與演化。雖然 Bandler 和 Grinder 本來並沒有以創立學派自居,一直到 1979 年出版 Frogs into Princes (中譯『青蛙變王子』。世茂出版社)時,有了轉變。這本書中提到他們對於人類經驗的結構之興趣,以及有系統的研究以建立「形成任何行為的完整策略」,也就是顯露了要構建人類行為模式的強力企圖。



到 1980 年他們兩人與 Robert Dilts 和 Judith Delozier 共同出版了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Volume Ⅰ . The Study of the Sturcture ofSubjective Experience. 這本書的出版,被視為是 NLP 歷史中的重要里程碑。這本書不只標出 NLP 這個名號,也指明它所探究的,是『主觀經驗的結構』。



在這本書中, NLP 不再只被視為是一套工具,而是一個獨立的學派,在提供描繪與修正主觀經驗的方法 (Oakley,1996). 此書裡頭花了不少篇幅說明了許多 NLP 的基本概念,他們並且特地清楚地將 NLP 界定為一種模式,並刻意與『理論』的字眼作區隔,並提到寫這本書的主要用意是,『創造一個新的詞彙、一個新的語法 與一種對世界的新思維。」



可以看到,在這階段,原始發展者對於建構 NLP 的概念更明確了:『 NLP 不是一系列的技術而已,它是一種方法論。比如說,重新架構 (reframing) 並不是 NLP ,重新架構是 NLP 的副產品。 NLP 是在建構各種模式, .....NLP 是專注在實驗與練習的方法論,是探求發現的方式,而具體的技術就會在此產生。』 (Bandler,1988,An Insider's Guide to Sub-Modalities)



三、多元發展



Grinder 和 Bandler 初期有一個核心團隊共同合作來發展模式與技術,其成員包括他們的同事與學生。後來這群人分道揚鑣,分別建立了所屬的訓練中心,並且各自發展不同議題領域的創新模式,更增添 NLP 多元的色彩,並讓外界在此後對 NLP 有了「涵蓋領域很廣、技巧繁複多元」的印象。而只要有關人類的心智經驗、溝通與行為模式的領域,幾乎都有 NLP 涉足。像是健康(免疫與過敏、視力矯正)、銷售組織管理、談判溝通、教育與訓練、激勵與學習、諮商與心理治療等。



這個階段值得一提的是, Robert Dilts 和 Judith Delozier 在 2000 年出版了費時四年所完成的厚達一千六百餘頁的的 NLP 百科全書。這部百科盡可能地涵蓋了(並企圖整合) NLP 的最新發展的內容、相關的背景和歷史資訊、概念及工具等。雖然編著者說他們只是提出了他們對 NLP 的主觀觀點,但也將此百科視為一個起點。相較於 1980 年 NLP 被界定為一種模式,此刻他們更擴充了 NLP 的意涵,認為 NLP 是一種認識論,或完整的知識系統,而不只是無關聯的的技術、模式與特性的集合。(他們也認為這部百科全書的推出,讓 NLP 更真實地被視為一個獨立的學門。)



目前世界各地有超過 250 個以上的 NLP 機構,提供相關的訓練課程。估計已經培育出百萬計的專業執行師 (Practionere) 。出版方面,有超過兩百本的書籍在探討 NLP 的相關技術,且每個月都有新的書出來。也有至少三份 NLP 的專業期刊定期出版。在台灣,也有幾個機構和國內外講師在推廣訓練。







學術研究上的爭議



NLP 的創始人 Bandler 和 Grinder 對實證研究的態度並不積極,這與他們對 NLP 的基本假設『地圖不是實地』、『有用比真實重要』有關。而另外,早期 NLP 的發展者也較致力於發現新模式。(如同上述在創始階段, Bandler 和 Grinder 說他們在提出一套明確的工具而非呈現一個新的治療門派。)



但 NLP 引起的風潮確實也引發了研究者的注意,例如自 1977 年至 1995 年,關於 NLP 的論文就累積了 180 篇(可以到此處查閱 http://www.nlp.de.research/ )。而最早對 NLP 研究成果有興趣的是 Sharpley ,他在 1984 年檢驗了十五篇 NLP 研究,得到的結論是對 NLP 有著高度的質疑(有超過三分之二以上均未達顯著效果)。



當然反駁的聲音也隨之而起, Einspruch & Forman(1985) 認為 Sharpley 沒有考慮到一些研究方法上的錯誤。他們檢驗了 39 篇 NLP 的實證研究,發現了六項設計與方法上的錯誤(缺乏對模式的瞭解與情境的控制;對 NLP 的治療取向不熟悉;不熟悉 NLP 語言溝通的後設模式;沒有考慮到刺激與反應連結的角色;訪問者訓練不足與親和感定義不清;邏輯上的錯誤)。論戰就此開始, 1987 年 Sharpley 捲土再來,提出了更強有力的證據……。大抵來說, NLP 在研究上的爭議是這樣的:質疑者認為大部分的 NLP 研究結果並不支持其基本假說,在應用的治療成效上也很少通過驗證。而維護 NLP 者則提出在研究上的限制,以及許多 NLP 有效的例證。



不過整體累積下來,就研究數據而言,從 NLP 相關的研究來看,普遍地未能通過研究法的檢證。(這或許也是它始終無法為學界接受的原因?)(筆者按,事實上,有的評論者直接把它歸類在江湖心理學、譁眾取寵的偽科學裡頭。)



本身是 NLP 訓練師的 Stever Robbins ( 1996 )認為 NLP 在實驗上有四個大問題:



1.NLP 需要精確的技巧。要注意到微小的非語言線索。注意並回應語言上細微的差別。並且要適當且有效地介入。很難發現有實驗者是受過這樣的訓練,並且有足夠的客觀來做可信的研究。



2.NLP 的訓練並沒有品質管制。



3. 很難單獨地檢驗 NLP 的某一個小部分。



4. 用 DSM 診斷法來檢驗 NLP 技術並不公平。 NLP 是解構個案模式並設計介入的一種方法,但很多研究 NLP 介入的驗證,是以 DSM 診斷的分類來界定問題,而那並不是 NLP 的診斷。



另一位研究者 Robert(2000) 認為 NLP 發展了無法證實的模式, NLP 所發展出來的技術可能是與這些模式或模式的來源無關。 NLP 所宣稱的想法與察覺似乎並沒有得到神經科學的支持。(他在文中提到:『這並不是說這些技術無效,他們可能會有效而且非常有效。但卻沒有方式可以確認是否所宣稱的源頭是可採信的。』)



(筆者按,或者這些對 NLP 實務工作者的人並不重要?因為 NLP 的人常宣稱自己是務實取向的,並且『有效比真實重要』。當然這樣的說法─或『態度』─並無法讓學界滿意。平實地說,在研究數據上顯示的, NLP 就模式驗證和效果評估上,確實難以獲得過半的支持。( Sharpley 就認為,根據過往以科學方法驗證的結果來看, NLP 是一門值得懷疑的學派。)



筆者以為,一方面 NLP 有著它的演化過程(從模仿的工具到企圖成為一門獨立的學門),以及創始發展者強烈的個人風格,使得傳統以來 NLP 並沒有沒有向學界溝通的積極意願(或誠意);而另一方面,不斷在技術上推陳出新,在理論上建構論辯,晚近的 NLP 呈現的已經是一個多元而繁複的面貌,而累積的研究,事實上相當多的篇幅仍側重於比較『原始』的 NLP ,像是基本模式的驗證(如偏好表象系統、眼球移動線索、述詞適配性、後設模式)、技術有效性驗證(心錨、次感元等)及應用上的效果評估(如恐慌症、過敏症、氣喘等)。



Garry(2001) 親自閱讀評點了坊間十五本 NLP 受歡迎的書籍,他發現他們所質疑的部分平均佔 18 %,也就是說除了這 18 %存在著方法上的改進空間外,尚有 82 %的 NLP 相關內容是這些研究未觸及的。顯示 NLP 在研究上還有著很大的努力空間。







實務操作上的質疑與筆者的回應



除了在實證研究上的評價不高之外,心理治療實務領域對 NLP 也常有些質疑。由於 NLP 彷彿有著很神奇的立即改變的效果,像是讓一個人的負向情緒消除,或是遏止了某項固著已久的不良行為。質疑者會思考著,它是否只處理表面癥狀,不探求原因?或者,這樣子直接改變掉一個人的經驗,是一種操縱?



菲律賓籍的 NLP 治療師 Imelda Virginia G. Villa 提到她自己二十餘年的心理治療訓練裡,在經歷過案主為中心的治療法、阿德勒生活型態分析及完形治療技術之後, NLP 已經成為她助人時主要的選擇。她提出了 NLP 的十餘項優點。



她選擇 NLP 的理由之一是,它能迅速地解除許多癥狀,而且才幾分鐘的時間,就有顯著而持久的效果。但她也表示, NLP 並不只強調癥狀,它也能查看到癥狀背後的正向功能,甚至還能發掘一些潛意識裡的源頭或起因。它可以從『意識狀態』認為重要的焦點,轉換到『潛意識』以為更是關切的主題。(她提到有位案主在進入 trance 之前,已先決定要處理哪一項行為,結果發現『潛意識』卻引導他們處理其他的事情──而事後證明那更重要更有助於案主的情況。)



另外 villar 書上提到一個輔導員,在她反省了自己的事件之後放棄了心理分析法:『就算我知道原因又怎麼樣呢?我知道我小的時候,有兩隻貓在我的腳間打架,所以我才有懼貓症。就算我明白了,我還是怕貓啊。』 Villar 說,這例子顯示單是知道並不足以根除害怕。 NLP 則除了能發掘根源更能提供重塑的模式。



筆者個人在學習及運用 NLP 的經驗裡,也經常有此發現。



有一位任職某單位的主管,想要處理他在主持會議時表達不順暢的困擾。原來他經常主持會議發表評論,但是發現自己有時後莫名地會說不出話來,或是會有吞嚥和結巴的情況。我請他構畫出讓他結巴的會議場合和他理想的發言形象(預計要做 swish 飆換模式),但是他無法順利地想像到自己發言很順暢自在的情況,在做次感元調整時一直有困難。後來當他在結巴和吞嚥動作時突然迸出一個畫面(記憶),那是他剛考上大學時,因為家裡發生重大事件,瀕臨破產,親族們來登門要錢,而母親又生病在床……。他說當時他年輕氣盛,對這人情淡薄的情況又氣又苦,又恨自己不能幫家裡還要花家裡錢讀書。當親戚長輩都在客廳裡大聲嚷著要拿回欠債時,那次他忍不住跳出來回嘴,但是卻被爸爸制止。只記得當所有人都離開時,他一個人在那裡雙拳繃緊身子發抖滿腹委屈。



這個記憶喚醒了他。後來每當有他不認同的人發言或是他得做些違心之論的恭維時,他都有那種話哽在喉嚨裡的感覺。(後來我以時間線倒溯的方式,讓他以一個大人成熟的眼光回去看那事件,對那經驗有新的對話及詮釋,而『重新烙印』了先前無意識習得的信念。)



至於『操弄』的部分,一個心理劇的導演不操弄嗎?更別提精擅於策略的 Milton Erickson 和 Jay Helly 了。先不論心理治療中的『價值中立 value-free 』與『何謂助人改變』的意涵,我想從另一個觀點來談。當一個個案帶著負向情緒前來求助─比方她有著悲傷─時。一個助人者會怎樣看待與決定呢?一個也許是『這個人想對她的這個經驗(悲傷)怎麼樣?』,另一個或許會看『這個經驗(悲傷)想對這個人怎麼樣?』



前者可能會聽從個案的要求去改變、中性化那個情緒;而後者則會請案主去接觸她那個悲傷的部分,進入更深的內在溝通(後者的技術很多,如『部分的整合』,或『核心轉化』等,都是把內在的部分視為一個個體內的智慧,而尋求其訊息與正向意圖,因而帶來轉化)。



所以更可以去思考的是,作為一個助人介入者,持有一個什麼樣的地圖?



(換句話說,操縱與否,端看助人者持有的『地圖』)這一點,我想我無法為 NLP 助人者說出一個標準答案來。



筆者覺得,與其說 NLP 是一套的技術工具,更不如說它是一種對人心智經驗及行為模式的認識及再詮釋的系統。而 NLP 助人者的任務是協助案主擴展與改觀其(原先有限制且帶來困擾的)心靈地圖。確實會有人以神奇改造的工具來看待 NLP (通常剛入門的學習者震懾於其效果時,多少會沈淪在這樣的認知裡),而案主和其內在經驗遂成為被操縱的對象。(當你手上拿著鐵鎚的時候,任何東西看起來都像是釘子。)



筆者在剛入門學習 NLP 時,就不斷地回到一個 NLP 介入的『概念』或『程序』─有效影響的框中框。想像有四個同心圓的環圈,而 NLP 的有效介入過程得由外而內。最外層是關係的建立(包括信任與意願改變的氣氛);第二層是收集資料與設定所欲的結果;第三層是生態的平衡(新的改變應涵蓋舊有行為的好處,且帶來整體的提昇,而非替代與失衡);第四層,也是最裡頭、最後的才是技巧。



一位很出色的 NLP 訓練師 Connirae Andreas 說她在諮商中,百分之多九十以上的時間在做關係建立、收集資料,並且在過程中與案主逐步形成與澄清他所欲求的結果,而最後才適切地導入一個擴展的經驗或改觀的技術。



villar 更說,她越來越信任潛意識──案主的潛意識會主導這改變的過程。







結語: NLP 的心



筆者在碩士班期間聽說了這門學科並看了幾本書籍,在畢業後擔任輔導教師時開始真正接觸與學習。原先確實對這個乍看之下很認知很操作程序的取向,存有著典範的衝突。



而當我越來越深入其內涵,也越來越認同 NLP 的幾位創始者所說的, NLP 的核心精神是,對人類『心智經驗的形成』,與『改變本質』無止盡的好奇與探求。



前加州梅度奇諾州立醫院精神科主任 Dr. Wilson van Dusen 說:『當佛洛伊德學說當道的時候,我就在觀察心理療法的過程了。後來的簡明心理治療只要六個月。現在我們有了 NLP 只要三十分鐘甚至五分鐘就可治癒。速度不是真正的議題。我們必定越來越接近人類的實際設計。 ( Speed is not the real issue. We must be closing in on the actual desigh of people.) 』



最後,我想以兩個簡潔的 NLP 的助人案例來做總結。



我一個輔導研究所博士班的好友,因為博士論文拖了好多年無法完成(其實是擱置在那裡,聽他說他是每天到處焦慮地混而一直沒有動筆)。這位專精於認知行為治療取向的朋友,也為自己做了很多的功課卻沒有改變。後來他去找新竹社會服務中心的王輔天神父。



聽他說王神父講的話不多,只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是讓他描繪現狀;再來讓他構想當你他文完成時的景象(澄清所欲,感官證據、建立結果框,引發他的高資源狀態);最後跟他說『現在你允許這中間的過程,讓你的潛意識帶著你自動進行……』



他說他當時像是在一個入神 trance 的狀態,而這兩幅影像中不斷地自動連結起一片片的畫面,最後整個貫串了,像是電影完成了每個分鏡。他並且感到某種身心的釋放與篤定感。回家之後整個人的行動力就起來,論文順利在期限內完成(並且『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就如我心中預期的一樣!』



這個簡單不到半小時的過程,其中涉及了 NLP 的一些相當基本的概念:如結果設定、感官證據、未來模擬、時間架構、次感元的重整等。當原先狹隘膠著的地圖擴展了,改變就自然地發生了。( Gregory Bateson 曾評論 NLP 的一個重要的基礎概念是建立在人工頭腦學 cybernetics 中生態平衡 homeostasis 和自我校正 self-correction 的概念上。)



套句王神父常說的:「不是 NLP 做了什麼技術,是你『自己』做得很好」。



另外在一個工作坊中的示範教學中,一個常覺得自己懶散不積極的個案,花了很多時間描述他的問題,他的困擾和他的掙扎。而那位精通 NLP 和催眠的治療師,請他進入一個自己很懶散並且自責的情境,問他去感受身體的感覺、形容那個感覺到的部位、形狀、質感……請他用手接觸那部位,內心跟它溝通,問『你想為我做什麼?你是要告訴我什麼?』一段靜默之後,我們看到了淚水和笑容──轉化產生了,裡頭自然的有了答案 。



我深刻地記得後來那位治療師的評論:「生命很好,這個世界並沒有所謂的懶散。『懶散』只是這個人感受到了他的不一致,而去形容它的一個說法。」



英國的 NLP 訓練師 Josehp O'Connor 和 Ian McDermott 認為 NLP 有四個支柱:除了結果 (outcome setting) 、敏銳 (sensory acuity) 、彈性 (behavioral flexibility) 之外,第一個,也是最基礎的,是親和感 (rapport) 。而與自己的親和感就是身心一致。我個人很欣賞這兩位提到的,「我們對自己內在的親和感(身心一致)的品質程度,也常常是我們與他人關係程度的一面鏡子。」而我想,這才是一個能為人帶來改變的人,身上所擁有的特質,也是他能給予別人的禮物。我想,這才是有心的 NLP 。



我有幸能在新竹社會服務中心的王輔天神父、趙淑華老師身上,看到有『心』的 NLP 。在台灣推動 NLP 於輔導及個人成長的領域,他們貢獻卓越,也是引領我進入 NLP 世界的恩師。





(另感謝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畢業的,我的學弟莊岳霖。這篇文字有關 NLP 的發展於研究引述,大都參考、摘自他的碩士論文『教師參加神經語言程式學溝通訓練方案之成效與歷程的研究』。)



撰文:凌楨 www.jimling.idv.tw



參考書目:略



原文轉載自http://hypnosis-and-nlp.com/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經語言程式學:一個頗受爭議的新取向(凌坤楨 2003年11月)



神經語言程式學( Neuro-Linquistic Programming ,簡稱 NLP ,本文中均以 NLP 表示。另國內的譯名有『神經語言學』、『神經語言策略』。)是一門怎樣的學科?頂個怪怪的名稱,傳說有著很多神奇的技巧,而近三十年的發展迄今始終不被主流心理治療的社群接納。雖然筆者這些年來在這領域有些學習及實務應用,但當我想到要介紹它的時候,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要從何說起。



或許,瞭解它的一個方式,是先從 NLP 的基本假設,和相關的介入技術談起。



從 NLP 的基本假設群和其介入的技術談起



NLP 的基本任務,就是去揭露身為人類的更深層結構 (Deeper Structur) ,以及我們是如何由這看不見的結構轉化到表面結構 (Surface Structure) 以與這世界建立互動的過程。而 NLP 的深層結構就是它的假設前提。 ... 這些假設前提又是後來所有後續發展的 NLP 的觀念及模式的衍生原則。



Robert Dilts (1996)-- 致力於整合 NLP 最力的 NLP 發展者及訓練師



所謂『假設前提』 (presuppositions) 就是說──這些並不是真理,而是我們對於何為『真理』、何為『現實』,在內心的一套想法。是我們生活和行動的,未經證實而我們信靠的一些『生存假設』,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模型。



NLP 的基本假設在每本書中都有著若干的重複與出入,從七項到二十多項參差不齊(這也若干的反應了 NLP 的多元觀點的特色),我嘗試把它歸納為幾組基本假設,並以一些案例來說明:







一、地圖不是實地



﹡ 我們活在地圖裡──人們對他們自己所知覺到的現實 (reality) 反應。



﹡每個人有他自己獨一無二的世界地圖。沒有一個人的地圖是比別人更真實的。



﹡人們依著他們所知覺到的世界地圖,做最好的選擇。任何事不管多瘋狂或邪惡,對他而言都是當時最好的選擇。若給予更適當的選擇(在其世界模式的脈絡中),他就會改變。



﹡最有『智慧』與『憐憫包容』 (compasssionate) 的地圖,是那些最開闊與豐富的選擇而不是那些最真實或正確的選擇。



以恐懼症的例子而言, NLP 發現,恐懼症的人,是他在那事件中強烈的烙印了當時的情景畫面,雖然意識不覺察,但是在接觸到相關的刺激時,潛意識的畫面就會迸出來融入而迅即引發一連串的身心反應。(是一種強固的刺激反應連結。 Bandler 會說這代表著頭腦的功能是可以『學習』得又快速又牢靠──只要一次經驗,就可以讓個案在每次碰到引發的刺激時,都能毫無例外地反應出恐懼的狀態。)



NLP 很早就發展出一個叫做『視覺─情緒解離』的技術,要帶案主解離(出那個經驗,而成為旁觀者的狀態去觀看),改變(在腦海裡)觀看的角度,或重組、倒返、重新編輯了這個事件的紀錄影帶(要帶領個案進入回溯的影像冥想,通常會進入入神 trance 的狀態),這會改變他了對這個事件的反應(恐懼感)──因為內在的地圖已經改觀。



我曾經協助過一個舉重選手,在訓練中心集訓的這名學生,某個動作作不出來,每次到練習場都很緊張,怕教練罵。協談時他說那個重量自己知道沒問題呀,但是一要挺舉就沒辦法。不知道為什麼就會把那舉重桿丟出去、身體往後跳開。每次都被教練罵,自己很想克服卻做不到。到後來,怕走進練習場,連想到要練習就會頭痛甚至晚上失眠。



由於我在該訓練中心只能逗留兩天,第一次晤談時,請他淺淺地想到進練習場練習那動作的情境。等他一有感覺,就穩定住那種感覺(這在 NLP 中叫做心錨 anchor 或感應點技術),然後請他讓感覺帶著他走(這是一種觸覺 / 情緒回溯技巧),他進入一種深度的入神狀態,後來掙扎著脫離出來。他表示進入一個黑黑暗暗的地方,頭好暈,然後好像有些畫面閃過但是很不清楚,心裡很害怕,就讓自己脫離出來。我帶他做兩度解離後約好隔日再談。隔天他一來就說晚上浮現一些記憶,是之前一次大賽他獲得獎項,但是下場後隊友說他是違規但沒被裁判發現(這是涉及舉重的動作,規定是要同時雙手上挺,不可以先一手撐上再另一手上來)。他說事後幾天連續做惡夢夢到違規被發現獎牌被追回。(他還不解地說『那段時間好辛苦,奇怪我怎麼都忘得一乾二淨?』)



因此這一次我打算作『視覺─情緒解離法』。先帶他放鬆,施以安全感的心錨。帶他解離去看那事件,(讓他想像他進入電影院,同時漂浮到後方放映室…這是雙重解離),以一個旁觀者的姿態,觀看黑白螢幕上那場比賽的過程。原本我是要讓他看完之後融入電影再倒帶回來(按,這是『標準』的程序)。



但是我看到他很平靜地(閉眼)觀看那比賽,到一半時他臉上露出笑容。最後他回來睜開眼睛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違規!我沒有違規!我是真正得到那個名次。』原來在過程中我說你可以以你喜歡的速度,慢慢地觀看。他在他出場的那一段,放慢這段影片的速度,放大畫面,而且前後搜尋。他很清楚地看到他並沒有違規,一邊說一邊很開心的笑。(其實我也不懂啦。他說他看到他雙手挺舉時有很短很短的時間差,但那是在許可範圍內。)之後的追蹤聯繫,他那個動作已經沒有問題了,正進行進階的訓練。



在這案例上,我原意是要做『視覺情緒解離』技術(那是 NLP 中用以協助恐懼或創傷的技術)。他的困境在於他陷於一個過去的負向經驗(真實與否不知,但他潛意識中接受了),而阻礙了他新的學習,反應方式也僵化(一進練習場就恐懼── NLP 說他有一個狹隘而無效的地圖)。當帶他抽離情緒且客觀的重新觀看──通常強烈恐懼或創傷經驗,要有雙重或三重的解離,才能讓當事人平和地去觀看──這時,新的理解或詮釋、經驗的重塑或重組得以進行。『學習』才有可能──他可以學到對原來的刺激(練習場和練習動作)有新的、更適切的反應。



而其中特別的地方是,我原設定的帶領程序並沒有完成(當我邀請他去看的時候,在中途他看到他當時沒有犯規,然後問題解決了)。



沒有人知道真實(除非回到比賽當時調出錄影帶),重要的是這案主心中的現實,可以說他有機會擴展、澄清並建構了一個新的地圖。讓他更有效率更好地生活、工作、學習。







二、任何主觀經驗都有其結構。



﹡我們所有的經驗都是儲存在我們的腦和神經系統中的訊息。



﹡主觀的經驗是由影像、聲音、感覺以及氣味所組成的。







主觀經驗,像是喜歡或不喜歡、相信或者懷疑、動機強烈或是不情願行動,都有它內在一套神經系統的特定結構,而可以用內在的感官經驗如影像聲音觸感等表達。讓我舉個例子。



比方說想到過年,有人會很開心,他可能腦海裡浮現(而意識或許不覺察)以往休假的景象或是他新的旅遊計畫。也就是說他從『過年』聯想到了一些經驗──而那是由一組影像、聲音或感覺所形成的, NLP 稱之為表象系統。而也許另一個人聽到『過年』,臉就垮下來,他想到手頭很緊而花費要很多,這個『想到』,也許是他存摺上少少的存款數字的影像,也許是家裡孩子吵著要買過年的新玩具的聲音……。



(生活中其實很多這種經驗,像是與人相約而你已經遲到了,又急又惱的趕路時,腦海裡通常浮現的是,那個人等在那裡的又急又惱的一張大臉…也許還有他抱怨的聲音…)



NLP 所謂的『主觀經驗的結構』是,當你有著不同的情緒經驗時,比方說,想到你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樂此不疲的活動和討厭做的事情,在腦海裡,它們兩個會有兩組不同的表象系統的組織型態。像是有的畫面又近又大又亮麗,有的畫面則遙遠小小的又黯淡。通常,越對立的情緒偏好,其表象系統的組織型態也越兩極(或者我喜歡用電腦上的照片來比方,那兩張圖片檔在腦海裡─意識工作平台 / 電腦桌面上的擺放位置、大小比例、遠近距離、黑白彩色和亮度等也都不同)。



而表象系統可以操作更細的就是次感元。比方說把想像中的畫面變得更大,更亮──那是視覺的次感元。把老師嘮叨的聲音調得小聲、溫柔、改變節奏──那是聽覺的次感覺。上場比賽的運動員,若是之前挫敗的景象常浮現,會讓他狀態不佳(還記得前面那個舉重選手的例子?)。而其實這些看似不請自來的影像聲音和感覺,是可以控制和調整的。



以前我在中學服務的時候,有一段頗長的時間專注於次感元的改變技術,最常處理的是學生的情緒問題。例如考試焦慮、與同學的關係不佳、或是討厭老師,討厭某科目等等。



有時後為了讓學生知道,他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智和情緒,我會教學生把他不喜歡的景象在腦中想像放置得又遠又小(通常是老師或同學的臉;父母的話我不會這麼做,會有其他的作法,後敘)。同樣的也可以把心目中想要的目標影像放得又大又亮近在眼前,這會增加吸引力和動機。有位高三的學生來找我求助,說讀書沒有動力。我讓他想像他考上大學的情景,讓他描繪得非常精細且興奮,再讓那個影像擺放在腦海裡的正前方,又大又亮麗……。這學生以後每天早上都自動醒來讀書。



將 NLP 運用在潛能開發的安東尼羅賓,就曾經幫助他的弟弟,透過一次的次感元調換,改變了他之前對炸雞的喜好和對胡蘿蔔的厭惡,從此變得愛吃胡蘿蔔且不再吃炸雞。我也曾用類似的原則,幫助一個學生把之前不喜歡的科目調整為可以接受(他來求助是他說他那一科看不下去,心裡又煩壓力很大)。有次我帶一個教師訓練團體,提到這個技術,中午時間一位老師就對她那不愛吃青菜的小兒子練習,回來很興奮地說有效(下週我再去時,那孩子仍然有持續的吃青菜)。



正因為主觀經驗均有其結構,改變結構就能改變這主觀經驗。就像是同樣數量的碳、氫原子可以組合出很不同的物質出來。



這兒會有三個問題:



這改變是永久的嗎?還是會變回去?



這樣改變掉那個不喜歡的畫面或情緒,那底層的成因卻沒處理呀。



這樣子太操弄了吧?我們怎能替他決定而去除掉或改變對方的經驗和喜好呢?







這其實也是我學習 NLP 時曾產生的疑惑。後兩點我將在後面有一個小節來談它。



次感元的技術相當多,而 Bandler 對這領域的貢獻最大(他很喜歡發明新模式,他曾說,頭腦是他最喜歡的玩具!)。



有一個 swish 模式(譯為『咻~』或『飆換』或『揮去法』)是早期就發展出來的一個很常用的,可以『強迫地』去除掉「強迫性的行為或反應」的一個改變技術。比方說不自覺地咬指甲;戒不掉菸一看到菸就會伸出手去…。它的作法就是把兩組次感元快速地交換。像是「咬指甲的行為」和「不會咬指甲的自我形象」;「伸手向菸的影像」和「不再抽菸的健康的自己的形象」這兩個置換,讓腦中重組而得到新的改變。



另一種中性化技術,也是運用次感元的變化,把被引發的某個負向的情緒變得中性,而不再有感覺不受其困擾。我剛學 NLP 的第一年運用這技術時,也被它的效果嚇一跳。



那時我在中學擔任輔導教師,一個高三的學生氣呼呼的來找我,希望我去找他班上坐他左前方座位的同學。因為那同學上課時一直抖腿,非常干擾到他。已經好一陣子跟對方溝通也無效,氣得想揍人。我當下就想到,讓那干擾的畫面改變吧。



於是使用中性化技術中的一個爆裂法(又稱鋸齒法)。請學生放鬆,想像那個抖腿的畫面,接下來讓那畫面變大,再變小;然後更快速地變更大,再快速地變更小;持續不斷地越來越快地變大到極大,變小到極小……通常這樣操作到後來,那個原先干擾的畫面會自動改變,不外乎是爆裂掉,或消失、或萎靡成毫無能量的狀態。我發現到這學生進入像是催眠的狀態( Bandler 說當人們在進行次感元的改變時,就會進入 trance 狀態)。整個過程約二十多分鐘之後讓他回去班上。下一節下課時他興奮地跑來說,那個人還是在抖腿,可是自己居然看到也沒有任何感覺!而且還覺得對那景象有種陌生的、淡淡的疏離感。(後續一整個學期的觀察,那個抖腿再也沒有干擾他。)



Bandler 曾回答一個『改變會不會持續、回去之後要不要再多幾次練習、若回去之後那困擾又回來怎麼辦』的問題。他說,改變了就改變了。結構一重組,經驗就自動會改變,無法再復原狀。若是無效,就只是告訴你,你做的方式不對。



他在另一處曾經評論過我們人類的『學習』與『改變』的模式──



大腦是儲存的系統,不是可重複寫入的系統。大腦並沒有清除過去記憶的功能,所以你也不能對過去做改造。你所能做的是給予大腦一條新路去走:『此時此地』。而不是『當時』。就如同你雖然已經搬家了,卻仍會習慣的把車子開回舊家的停車位一樣,這樣的情形可能要再你即時重新設定『自動操控』的機制,才能改善。其中的巧妙在於要重回到問題發生之前時,並在腦中重建一條新的道路,使得你能完全的忽略了舊的問題來行事。這不是代表掩蓋問題……相反的,你是為這些問題找到了另一條更有效的途徑。 (Bandler,1992,Magic in Action)



『那些驚訝於改變能夠如此快速發生的人,往往沒有瞭解到改變不僅可以快速發生,而且如果你是徐循著個案產生問題和維持問題的自然脈絡去工作而不是陷入問題的內容的話,那麼改變必然會快速發生。」 (Bandler,1992)







三、做任何事情都有策略



﹡任何人能做任何事



Neuro-Linquistic Programming 中的 Programming 有人翻譯為程式學,有人解為『策略』。以我的簡單說法,它是『達到特定結果的特定步驟的組成』。像是綁鞋帶、開車上路、或每天能自動準時起床、或一上台講話就結巴臉紅。這些都是策略──有它一定的形成的內在歷程(或稱策略步驟)──只是它通常是內隱的而不為意識察覺。



策略無所謂好或壞,只是有效或無效的差別,以及人們喜歡或不喜歡它所帶來的結果。



策略之所以與程式相提並論是因為,你只要放進那個流程,輸入總會穩定地成為可預期的輸出。所以 Bandler 說,當你老是做同樣的行為,就會得到已經得到的結果。



Bandler 還俏皮的說,人們所能做到的任何一件事,包括瘋狂,都是一項偉大的成就。若是有人總是遲到,那麼他的程式是那麼的完美,讓他得以每次都精準地執行出遲到這個結果。所以有些人擅長於失誤,他們是成功的失敗者。



我從事一段時間的國小教師 NLP 教學效能訓練,就常常可以觀察到策略的概念在教學上的應用。像是一個學生如果一個國字寫錯了,老師要他罰寫十行。明天來考試,又寫錯了──而且錯的是原來的那種錯。這表示著,一、這孩子最早第一次學習時學得很好很牢固(他的內在圖像清晰穩定,只是上面的字形不是老師希望他擁有的);二,這老師應該用不同的方式來教了。



如果學生每天都沒帶聯絡簿來校而都被罰站,那只是讓師生兩人每天純熟地練習『不帶聯絡簿』和「無效的處罰 / 教導』策略。有位與我一道學習的國小教師,就透過一個簡單的引導程序。讓一個總是忘了帶聯絡簿的學生此後都會記得帶來。(甚至這老師說,有一次不知道是校慶還是什麼日子,是不用帶聯絡簿的,這孩子還是帶來了。)(這或許提醒了,策略的安裝,需要兼顧彈性原則。)



NLP 所發展的策略有哪些呢?我不知道,但也許假以時日,他們那群人可以推出成千上萬個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各種人類行為的有效操作模式。



像是 NLP 有一本評價頗高的書 Heart of the Mind( 中譯『相信‧你能夠』,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裡頭就是各種可以自助 (self-help) 的策略大集合。它會教你如何有效的點菜單的策略、激勵動機的策略、英文單字拼字策略、自然瘦身節食策略、回應批評不生氣的策略、克服怯場的策略、提升自療力策略……甚至可以教一個人如何不暈車的策略(換句話說,暈車這個『經驗』,是有一定的歷程和組織而成的。)這本書的作者是 NLP 界很有生產力,主持訓練及著作頗豐的 Andreas 夫妻。



NLP 被稱為是模仿卓越的學科,善於發掘卓越成就的形成策略,是 NLP 能不斷增添新模式的原因之一。事實上,最早 NLP 就是源自於對幾位傑出治療師的觀察模仿而抽離得到的可操作原則。例如,上述不暈車策略是很容易暈車的 Connirae Andreas ,有意識地模仿她那不會暈車的先生 Steve Andreas 在坐車時的內在歷程和感官經驗而得到的。 英文拼字策略則是發現拼字高手在拼字時均有(內在)影像而發展成的一套可教導可學習的更有效的記憶英文單字的方法。



要能精準地導引出一個卓越行為表現的策略,並不容易。這需要敏銳的感官觀察能力(像是注意到眼球移動的線索、聲調的變化等),語言引導的能力(知道要問什麼及如何問出來),有步驟地安排與驗證的程序思維。(這也正符合『神經─語言─程式』三元素)。



而一個高明的 NLP 訓練師往往可以做到,既使他不會某項技能,但也能透過程序而模仿得到。



例如,從未射擊過同時也不喜歡射擊的安東尼 . 羅賓,曾與美國陸軍簽約一個訓練案。藉助兩名由陸軍撥給他的神射手,他透過觀察、訪問、導引及模仿模擬之後,建立一套最佳射擊策略,而確實有效地提升了射擊準確率。(一天半的訓練課程,使得以往約七成的通過率提升到全數通過。而評等為最優等級的人數則為以往人數的三倍多。)(引自他的『激發心靈潛力』,中國生產力中心出版,台灣第一本譯介的 NLP 書籍。)



模仿卓越,達致成功則是 NLP 吸引企業行銷與領導組織領域的一大賣點。(雖然 NLP 所謂的成功僅是『不斷發現做好事情的更有效步驟』,但像安東尼羅賓這樣跨足於教育訓練潛能開發的訓練師,一方面讓 NLP 被廣為週知,一方面也傳播出一種, NLP 是心想事成、卓越成功的心靈科技的印象。)



其實,我個人以為,在教育領域,像是學習障礙的課題;以及訓練領域,不管是運動員或是心理治療人員的養成, NLP 的策略與模仿 (Modeling) 都能提供很大的貢獻。







四、彈性與選擇;擴展與改觀



﹡要使改變能夠迅速而有效,當事人心中的世界得先要有改變的可能性存在。



﹡不管在任何時候,人們總是傾向做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有選擇比沒選擇好(一個選擇等於沒有選擇;兩個選擇是兩難;三個選擇才算選擇)。



這與第一個假設群『地圖不是實地』息息相關。當案主不再受限於原先狹隘無效的地圖時(擴展),問題就不再成為問題(改觀)。因此,一個適應良好的人,他與這世界的互動是較有彈性也較有選擇的。



Bandler 說,當一個人知道了一項更有用的反應時,只要他知道他有選擇權時,他自然就會去選擇它。 (Bandler,1988,An Insider's Guide to Sub-Modalities)



所以有時他會直接『教』一個人透過改變次感元來『學習』新反應。



有很多證據指出,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所曾學過的反應模式的結果。對某一刺激的反應,可能是自動化的,但就像是曾學習過的反應,你也可以學習一些不一樣的:你可以學習以比較有用的方式反應。我曾對一個患有幻聽的的女士治療過。 她有一個內在的聲音要她自殺,這已經有二十多年了,雖然她從沒有按吩咐行事,不過,她擔心,早晚她會聽那話而照著做。當我請她再聽一次,並說出她是如何地將那話當真的在聽,她說那是因為那話的聲音聽起來很吸引人。過去二十年她努力想制止那些話,但都不成功。然而,經過治療後,她可以,很快地,改變那話講的方式。她可以把音量、音調同時提昇,直到那聲音像卡通片中的花栗鼠的聲音。她也可以將其放慢,直到無法辨認。或是像唐老鴨的聲音。整個事情變得很滑稽,以致她自己都覺得可以對其嘲笑。然後,既使她依然可以聽到原來講那些話的聲調,但已不像以前那樣影響她了。只要她發現她可以掌控那過程,她的反應就不再是不由自主的了。 (Bandler,1988)







而 NLP 中,讓案主擴展地圖與改觀的技術相當多(其實這比較是一個基本原則而非一組特定的技術)。



像有些語法的運用:如『後設模式』 (meta model) 可協助個案澄清其背後謬誤的基本假設;『口語戲法』則是一套能鬆動個案信念與規條的問句;此外還有諸如『重新定義』;『變換歸類層級』、『改變框架』等。



以我常做的一個『改變觀看角度』的小技術為例,有一次一個高中女生的情形是與家人的關係不好常鬧脾氣──事實上她是她爸爸帶來要給我輔導的,屬於非自願個案。(對她的情況我其實不太能置喙也不能說要給幫助或輔導)只是看到她被送來時臉色臭臭的。等她父親離開諮商室之後我與她閒聊一段時間,然後:『你老爸這樣子很煩喔?』『是啊。』然後從他都怎樣地煩開始談起。接著讓她提到在家裡的不舒服的情境,然後請她她解離去想像她的身體留在那房間,而自己移出來在一個距離外,去看到那情境中的自己和家人的互動模式,表情和姿勢……。這是一個觀點轉換的想像練習──讓那女學生脫離自己的觀點,分別從外在客觀的第三者,以及進入父親與母親的身體觀點去看。



在這過程中我沒有任何引導她要去接納或者聽從父母的話。只是讓她有充分的時間在裡頭不同的角色位置去觀看(按,很像一個人的心理劇喔?)。一段時間之後她有很大的表情變化及情緒顯露。我也沒有和她多談什麼就讓她回去了。後來幾天她父親來電話說這孩子有很大的改變,做出了一些和父母和好的動作(出門跟父母道再見,主動幫媽媽洗碗等,不再頂嘴也情緒穩定很多),還說她女兒想再跟我約一個時間談讀書和準備考試的事情。



當一個人不再只是以自己的觀點看事情的時候,在人際互動時總是有著較大的視野與彈性。(而我的經驗是,他們通常也較為同理與寬容。)



要能協助案主擴展有彈性, NLP 助人者的彈性也很重要。 Bandler 說如果老是用同一套方法,那太單調了,那不是 NLP 的藝術。



NLP 不是由幾種技術完成基本架構的。每一種情形都有不同的解決之道;若是某種情形僅能找出一種解決之道,那麼你並不能被稱為是 NLP 人 (NLPer) ,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具備了少數 NLP 技巧的心理治療師罷了。 (Bandler,1992)



所以他在帶領研習營時,喜歡盡量地示範不同的方式來處理一種類型的問題。像是有一回是針對一個對蛇的恐懼症,他不用次感元改變的方式。而以講笑話來改觀。



那是一個對蛇驚慌的九歲小孩。他在穀倉裡玩耍,抓起一把稻草時發現同時也握住了一條蛇。男孩的恐懼反應很強烈,以致於在意外發生後,有將近十個月沒有一晚能好好閤上眼睡覺。 Bandler 與男孩會面時問他,他認為現在蛇在哪裡?然後代替男孩回答說:『 可能在它自己的洞裡吧!當它媽媽問它為什麼不再去穀倉裡玩,它告訴她,因為有一個男孩曾經用力抓起了它,還對它大叫一聲,然後把它丟下去……。 』這男孩認為這件事很可笑,兩個人就一起對那蛇的愚蠢笑了一陣子。



『由蛇的角度,重新經歷這事件,會給這男孩新的觀點。我們一起取笑,到底是誰嚇到誰? 』 (Bandler,1988,An Insider's Guide to Sub-Modalities)



如同之前提到的那個舉重選手,要彈性地轉換介入的方式以得到對個案的幫助。知道要去哪裡 (outcome )、很敏銳於個案的每個當下的回饋狀態(他是否走在正確的路上)、以及能適時地給予彈性策略調整以達欲求結果。是 NLP 助人者的三個基本思考指導。(結果、敏銳、彈性)







(另感謝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畢業的,我的學弟莊岳霖。這篇文字有關 NLP 的發展於研究引述,大都參考、摘自他的碩士論文『教師參加神經語言程式學溝通訓練方案之成效與歷程的研究』。)



撰文:凌楨 www.jimling.idv.tw



參考書目:略



原文轉載自http://hypnosis-and-nlp.com/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人懷疑自我催眠的效果,總覺得就只是這樣告訴自己幾句話,就會有效嗎?其實,許多憂鬱症患者可以證明,自我催眠真的很有效!



就如同我在自序中所說的,我經常笑著告訴那些自己覺得有憂鬱症或者已經經過醫師檢查確認,證明的確罹患憂鬱症的個案或學員:「恭喜你,你早就已經是一個很棒的自我催眠大師了!而且,你的憂鬱程度愈高,功力就愈深厚!因為憂鬱指數與自我催眠功力是成正比的!」,你的憂鬱與恐懼正是是自我催眠有效的證明!





語言的力量真的挺大的,一般而言,容易憂鬱、焦慮、恐懼的人多數每天都是活在負向自我催眠中,每天重覆不斷的有一個內在的聲音告訴自己,「我不能!」,「我不行!」,「我害怕!」,「我沒有能力!」,然後你就真的愈來愈不行,愈來愈害怕,愈來愈沒有能力了。



仔細想想語言的力量其實出乎您意料之外的大,回想一下最常引起你憤怒的是甚麼呢?當別人的態度或語言不符合你的預期時,你心中的那個聲音就會絮絮叨叨的開始說起話來了:「我的表現不夠好!」,「他看不起我!」,「丟臉死了!」「他們會怎麼看我呢!」或者其他讓你開始感覺不舒服或憤怒的語句,然後,你就被你自己內在所說的這些語言給惹惱了。



經常使用以下介紹的樂活自我催眠法,能夠調整你的內在對話程式,整合你的身心靈,讓你的生活越來越愉悅,也讓你越來越有活力,越來越健康!





樂活自我催眠程式:自行輸入正向語句,更新你的心靈語庫



自我催眠的方法有很多,在這裡為您介紹四個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因為真的很簡單,所以你可以經常做,如果真的很忙或很懶,那就在睡前做一做,也非常有效。



一、呼吸專注法



先找一個舒適安全的位置,可以選擇坐著或躺著,調整你的姿勢感覺自在舒適,然後閉上眼睛,接著將呼吸的頻率調勻,深吸慢呼,越慢越好,只要專注在呼吸裡,不需要管腦中雜念的來來去去,也不需要一定要努力將腦中雜念排除,只要不斷的將專注力集中在呼吸上,當有想法時就跟著想法走,想完了再拉回來呼吸的專注當中,如此來回幾次,自然可以進入極度放鬆的狀態。



程式功能:這個方法十分簡單而有效,除了用來練習放鬆外,還能夠為您清除腦袋中多餘的雜訊,練習專注力集中的效果也超級好。經常在睡覺前做還能夠有效的幫助入眠,進而達到好夢安眠的效果。



操作程式注意事項:



一、 愈常使用效果愈好,自我催眠的功力就像是電玩中的級數或者武俠小說中的內功一樣,功力會愈練愈高的。請持續的做,一定能達到想要的效果。



二、 請選擇一個舒適的位置,如果是坐著操作,則請找張有靠背的椅子。



三、 進行此法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背景音樂同時播放,沒有音樂也可以做,效果一樣很好。



四、 運用此法有可能進入極深的催眠狀態,請不要在公共場合中使佣。



二、睡前好眠輸入法



睡覺前躺在床上做幾個深呼吸,將雙手交疊輕放在胸口,調整一個自己感覺舒適的姿勢,做三個深呼吸。對自己說出今晚的樂活語句。



程式功能:舒解壓力、調整心情找到愛的能量



操作程式注意事項:



一、兩手隨意交疊即可,不需要在意那隻手在上那隻手在下。



二、樂活語可以視當時狀況在樂活語庫中做選擇



三、輸入樂活語句時默唸就會有效,說出聲音更為有效。



四、樂活語一次輸入一句就可以了。



五、輸入樂活語句時,不需要在意次數,想說幾次就說幾次。



六、做完後,可以配合專注呼吸法讓自己更放鬆的進入睡眠中。







三、晨起能量輸入法



晨起時,睜開眼睛,伸個懶腰,躺在床上做幾個深呼吸,將雙手交疊輕放在胸口,調整一個自己感覺舒適的姿勢,做三個深呼吸。對自己說出今晨的樂活語句。



程式功能:一天裡有好心情、調整心情、舒解壓力找到愛的能量,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樂活。



操作程式注意事項:



一、兩手隨意交疊即可,不需要在意那隻手在上那隻手在下。



二、樂活語可以視當時狀況在樂活語庫中做選擇輸入



三、輸入樂活語句時默唸就會有效,說出聲音更為有效。



四、樂活語一次輸入一句就可以了。



五、輸入樂活語句時,不需要在意次數,想說幾次就說幾次。



六、在這一天中,感受這個樂活語句讓你察覺了些甚麼







四、好心情輸入法



心情不太好時,找個地方坐下來或躺下來,閉上眼睛,做幾個深呼吸,將雙手交疊輕放在胸口,調整一個自己感覺舒適的姿勢,做三個深呼吸。對自己說出好心情的樂活語句。



程式功能:找到一天裡的好心情,舒解壓力、調整心情找到愛的能量



操作程式注意事項:



一、兩手隨意交疊即可,不需要在意那隻手在上那隻手在下。



二、樂活語可以視當時心情在樂活語庫中做選擇輸入



三、輸入樂活語句時默唸就會有效,說出聲音更為有效。



四、樂活語一次輸入一句就可以了。



五、輸入樂活語句時,不需要在意次數,想說幾次就說幾次。







樂活語庫108句







1. 我了解我自己渴望的是愛

2. 我無條件的愛自己

3. 我對自己的生命負責

4. 我值得擁有一切

5. 我值得被愛

6. 我懂得無條件的付出愛

7. 我就是愛的源頭

8. 我總是可以擁有足夠的時間

9. 我是一個溫暖、美妙而且珍貴的生命

10. 我是宇宙萬有,我是所有的一切

11. 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人

12. 我是傑出而且令人驚奇的

13. 我是天真無瑕的

14. 我是純潔無罪的

15. 我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6. 我是宇宙純淨的光及純淨的能量

17. 我接受我所有的一切

18. 我是自己的主人

19. 我了解生命就是愛

20. 我允許愛在心中萌芽

21. 我允許自己悲傷、憤怒、恐懼

22. 我愉悅而在的面對生命的課題

23. 我開心的迎接壓力

24. 我開放我的心靈,接受所有一切的發生

25. 我傾聽我的身體所說的話

26. 我真心的愛我的身體

27. 我看到並且感謝自己擁有的天賦禮物

28. 我找到原本就存在於自己內在中的愛

29. 我承認自己有點恐懼,並且願意面對恐懼

30. 承認恐懼的存在讓我找到愛

31. 黑暗中我才感受的到光明

32. 愛自己讓我得到滿足

33. 每一件事情的結果都是最好的

34. 在任何層面上我都是豐富而滿足的

35. 愛就在我的心中,我不需要向外索求

36. 宇宙對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

37. 答案就在我的心中,不需要外求

38. 我尊重長輩感謝他們的教導

39. 我感謝父母帶給我生命

40. 我感謝生命中所有相遇的人

41. 我感謝批評我的人,因為他們的批評,我得以成長

42. 我接受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

43. 我接受自己人生的課題

44. 我接受自己在學習中前進

45. 我擁有宇宙無盡的能量與資源

46. 我擁有療癒自己及他人的能力

47. 我擁有無盡的內在力量與智慧

48. 我擁有滿足自己需求的能力

49. 我了解寬恕要由內心開始

50. 我了解我擁有整個宇宙的支持,一切都很棒

51. 我了解每個人的看法都不盡相同

52. 我了解生命是無限的存在

53. 我了解錯誤是學習過程中的一部份

54. 我了解,壓力是來告訴我,我的學習又通過了

55. 我了解,攻擊別人是因為感到恐懼

56. 我了解,不完美的本身就是一種完美

57. 我了解,我的憤怒來自於我期待被滿足

58. 我了解,否定他人並無法肯定自己

59. 我接受別人也是在學習的路上

60. 我接受自己的想法可以跟其他人不同

61. 我接受其他人的想法可以跟我不同

62. 我能夠成為我所想要成為的一切

63. 我能夠完全專注在自己的中心

64. 我能夠擁有充滿愛與支持的關係

65. 我能夠輕易的吸引自己需要的一切

66. 我能夠輕易而自在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67. 我能夠決定自己的心情

68. 我能夠寬恕自己,同時也寬恕他人

69. 我能夠在批判別人時,同時看到內心的自己

70. 我可以輕易做到我想做的

71. 我可以輕易的接受所有的幸福與喜悅

72. 我可以輕易而完全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73. 我可以創造出自己的正向實相

74. 我可以輕易的連結宇宙以及高我

75. 我可以完全放鬆,沒有任何壓力

76. 我可以丟下所有不想要的包袱面對嶄新的人生

77. 我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78. 我尊重他人的建議,選擇我自己想做的

79. 我知道,適當的時間裡,總是會遇見最適當的人

80. 我知道,適當的時間裡,總是會發生適當的事

81. 我願意將對自己的譴責與愧疚放下

82. 我願意無條件的寬恕自己,同時無條件的寬恕他人

83. 我願意對過去告別,喜樂的活在當下

84. 我對自己有耐心,對他人也有充份的耐心

85. 我認同自己有權利選擇,也接受他人有權利選擇

86. 我感受我原來就擁有的自信

87. 我喜歡學習新的事物

88. 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89. 我肯定我自己,並且充滿自信

90. 我樂意分享我願意分享的

91. 我從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某些部份

92. 我做我自己想做的事並接受所有的結果

93. 當我看著別人的生命時,就好像是看著自己的生命一樣

94. 我感受悲傷、憤怒、恐懼,讓我更輕易的面對快樂

95. 藉由錯誤我們學習與成長

96. 沒有是與非只有看法的不同

97. 我學習待人如己

98. 對他人慈悲也就是對自己慈悲

99. 沒有誰能夠強迫我,就如同我無法強迫任何人

100. 我時時觀照自己的念頭與感受

101. 我感到安全,因為我在宇宙中溫暖裡

102. 我不替別人做主,也不需要別人替我做主

103. 我從聆聽中學習與成長

104. 有些時候我享受過程,有些時候我享受結果

105. 我開放我的視野,接受一切可能

106. 我為自己工作,我喜愛我的工作

107. 我釋放他人,也釋放自己

108. 我學習由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情



樂活語句使用法:



一、可以配合前面幾種自我催眠方法靈活運用



二、除了以上述個語句以外,也可以寫出屬於你自己專屬的正向語句



三、可以將這些正向語句做成卡片,以隨意抽取的方式使用



四、運用樂活自我催眠程式的同時,可尋求專業協助,為你的內在程式先做個更深層的掃毒與總整理,能夠更快速有效的擺脫憂鬱,樂活生活。



文章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ypno_crystal/article?mid=4923&prev=4934&next=3938&l=f&fid=36



註:像我就是利用每天抽指引卡的方式~因為它有優美的圖像加上正向語句!!可以幫助我更深入的冥想

可以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方法喔!!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化身心靈的冥想催眠



在此提供一個簡單的冥想催眠,每天只需要用點時間做一個有效的冥想,淨化一下自己的身心靈,效果很不錯喔!



調整一下你的姿勢,讓自己的身體更放鬆。



做幾個自然的呼吸,可以將呼吸的速度調整一下,慢慢的吸,緩緩的吐……………..







觀想一道白色的光,一道充滿能量的光,也許你可以看到這道白色的光,也許你可以感覺到這道白色的光,也或許你沒有任何的感覺,都很好!



只需要去觀想溫暖的白光,由上而下,像潔淨的流水一般,流進你的頭頂……進入你的身體,為你淨化體內所有的負面情緒與思想…………..



你感覺你的頭放鬆了!身體也放鬆!你的兩隻手以及兩條腿也都感到很輕鬆…..



你體內的每一個器官細胞也都放鬆下來了、每個腦細胞都感覺到溫暖的光,感覺充滿活力,使你的整個頭腦都感覺到無比輕鬆,你感覺非常的輕鬆……全身上下都被潔淨的白光擁抱著…………



白色的光包圍著你的全身,白光愈來愈明亮,你也愈來愈放鬆,白色的光溫暖無比,讓你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愈來愈放鬆……。



你感到前所未有的平靜、安詳、舒服,,你全身都是小小的閃著亮光的白色光體,感覺你就是一個發亮的光體,全身的能量都暢通了……,感覺身體與心靈的潔淨……感覺身體與心靈充滿能量。



在這個舒適的狀態中,稍做停留,然後帶著潔淨的心靈與身體,用自己的速度慢慢睜開眼睛,回到現在,你會感覺眼前變得非常明亮,身心都感覺很輕鬆!



以上文章來源:http://tw.myblog.yahoo.com/hypno_crystal/article?mid=3938&prev=4923&next=3621&page=1&sc=1#yartcmt



註:在冥想時~可以聽一些放鬆的音樂最好是不要有歌詞的!!

如果很難進入放鬆的狀態的話~可以試試看聽阿法波的音樂!!

因為當大腦在放鬆的狀態時所呈現的腦波就是阿法波!!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告訴自己,今晚,我會得到充分的睡眠,輕鬆自在,睡到自然醒。」



在現代,許多人都有睡眠障礙,常常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財團法人靈芝保健基金會總監,且獲得國際催眠師認證的陳頡(Jeffrey)提供一些自我催眠、自我暗示的小訣竅,讓健康的人、生病的人都能DIY克服睡眠障礙,並在深度放鬆中擁有香甜好夢。



陳頡表示,這套睡前萬用法總共有三步驟,睡覺前,先想像肚子裡有個藍色氣球,一邊進行腹式深呼吸,一邊想像腹中的氣球隨著吸氣、吐氣而脹大、縮小,呼氣、吸氣都要緩慢地數著節拍「吐氣,二、三、四,停,再吸氣二、三、四停,並在心裡默念「我每次呼吸、每次吐氣,都很放鬆。」持續做三到五個深呼吸。



接著,在每次呼吸吐氣時,開始從十倒數到一,每次呼吸約持續卅秒,自己告訴自己:「每數一個數字,我都會十倍、百倍更加放鬆。」



當從十數到一之後,溫柔地以簡短的話語像「我會以輕鬆愉快的心情睡到自然醒。」或者「我會得到充足的睡眠。」等進行自我暗示、自我建議,連續對自己說十次。



在這整個過程當中,自然就會慢慢產生睡意。陳頡建議,可以在洗完熱水澡後,睡覺前進行練習,最好持續練習一個星期以上,效果較為顯著。



陳頡提醒,當在自我暗示、自我建議之時,一定要使用正向建議,正向語言,千萬不能使用負向語言、負向誤導,千萬不要使用像「我不要再失眠了!」這類以「不要」為起頭的句子,免得心思都集中在負面思考中,這樣就不容易達到效果。



另外,自我暗示的句子也不宜過長,免得越想越清醒,以致前功盡棄。



新聞來源:台灣新生報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催眠學的發展歷史



歷史上最早有關催眠術的記載

是埃及第 4 王朝,紀元前 376 年巴比魯斯所記載,

在當時羅馬及希臘就有數百間所謂睡眠治病的神廟,人們到這些神廟接受催眠以

治療各式各樣的疾病,但當時不叫做催眠而稱為「巫術」,施展巫術的人稱為神

官或魔法師。由於巫師的施法很容易使人進入特別的意識狀態,進入這個人界與

靈界之門就是使人進入催眠的意識狀態,因此催眠在古代是神官或國師唯一能使

用的宗教儀式,催眠也因此擁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在中世紀的時候,催眠術脫下神秘的宗教儀式,以磁力為名的催眠療法。奧地利

的梅斯莫爾(F. Mesmer)醫生是最有名的代表人物,他宣稱其體內具有某種能

治病的特殊磁力液體循環其身,並能將此液體的磁力傳輸給病家,達到治病的效

果。梅斯莫爾表示,催眠效果是根據「動物磁場」的原理,而他把這種治病法稱

為「梅斯莫爾療法」。以科學的眼光來看,看似是一種毫無根據的騙術,但它的

治癒率非常高,他在法國巴黎以此治病,連當時的國王路易 16 都請他治過病,

並聲名大噪,但磁力治療疾病卻引起很大的爭論。



所謂磁性液體,而之所以會有治療效果,乃是通過病人的心理作用,說穿了,

他所用的方法以磁力為名改變意識狀態,結果就是我們現在所宣稱的「催眠療法

」。而所謂的催眠療法就是被催眠者接受暗示激發潛意識產生的自療功效,這也

是平常所謂心想事成的效力。 19 世紀初一位葡萄牙神父法利亞(A. Faria)

在巴黎以催眠術來治病,但他指出此治療的成功關鍵人物不是催眠師,而是接受

暗示的被治療者意識改變後所產生的自療作用。 19 世紀中葉,催眠曾經被大量

引用在外科手術,到了現代麻醉藥品的出現,除了現今的印度外,催眠逐漸失去

其外科手術中使用來麻醉的地位。



目前我們所用的催眠術(hypnotism)這個名詞,是由英國曼徹斯特的醫生布雷

德(J. Braid)首先借用希臘語之hypnos(睡眠)引用的。當然目前我們不再

認為它是一種睡眠狀態,但催眠這個名詞卻一直被延用下來。在精神醫學史上,

由於夏可(J-M Charcot)及佛洛伊德(S. Freud)曾以催眠治療歇斯底里

(hysteria)而受注意。目前對催眠的看法,認為催眠狀態是一種專注的意識

狀態,它既非睡眠狀態,也不是正常的清醒狀態。大家對催眠誤解最多的,莫過

於把催眠當成睡覺來解釋。催眠本身並非睡眠狀態,它和睡眠是截然不同的。催

眠是有意識的,容易接受建議的狀態。



催眠狀態為一種利用溝通產生雙面回饋來引導成「高聽話度的意識變動狀態」,

在此狀態的受催眠者會因語言或其他溝通行為的影響,而產生許多特殊的反應,

而這些特殊的反應包含:意識變動及記憶的修改或重組,聽話度的增加會產生一

般意識狀態下受催眠者不曾做出的反應,此狀態是精神專注的狀態,使對來自周

圍訊息反應減低,可以利用此催眠狀態的人容易接受建議而喚出被壓抑或潛意識

的記憶,對心理診斷及治療有極大的幫助。大約有 60% 至 70% 的人能經歷催

眠狀態,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會不知不覺進入長短不一及深度不同的催眠狀態。

不論是自然進入或藉由催眠者的引導,其關鍵都是自我催眠(self- hypnosis)

。每個人能經歷的催眠深度不同,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下,其能進入之催眠

深度也會有變動。在催眠狀態下,很多人的生理狀態和包括感官系統的視、聽、味

、嗅、觸覺等五官感覺都會有變化。



所以在催眠狀況下,一個人可看到不存在的東西(視幻覺)或看不見眼前的東西

(歇斯底里視盲),當處於催眠狀態的人,催眠者建議或引導而告之正處於以往

的某個年齡,並請其訴說該年齡的經歷時,處於催眠狀態的人可能會有時空倒轉

、回到過去的現象,此種技巧在催眠中稱為年齡回溯法(age regression)。

催眠狀態下亦可以改變潛能而呈現看似超強記憶力(supermnesia)的超能力狀

況。在建議下感官可以改變,感覺到某種味覺,聞到花香,聽到音樂,亦可對痛

覺特別敏銳或麻木等。在催眠恍惚狀態下,人會經歷許多彷彿身歷其間的主觀感

覺變化,例如對時間的感覺可能覺得特別快或變得很緩慢。思考邏輯也會不一樣

,會接受互相矛盾的觀念,即所謂的「恍惚狀態下的邏輯(trance logic)」。



某些過去經歷過的恐怖或痛苦會被壓抑到潛意識中,以免當事人意識到它而受苦,

有些事情則由於瑣碎不重要,而被擱置在記憶的邊陲地帶,這些被壓抑或擱置的過

去經驗,往往會造成日後身心的疾病,所謂疾病的背後永遠有說不完的故事,故事

本身經常是屬於疾病來源的一部分,在催眠狀態下會顯露出來,應用在身心整合療

法時甚有成效。



催眠療法的現況

大家對催眠誤解最多的,莫過於把摧眠當成睡覺來解釋。催眠就是溝通,在溝通的

過程當中產生的狀態我們稱為催眠現象,至於催眠是在意識或潛意識狀態呢?根據

新的腦造影術顯示,在催眠時腦部呈現的是專注的意識狀態,這點與過去談到催眠

是在潛意識狀態正好相反!現在問題來了,既然是在專注的意識狀態,這是屬於前

額葉皮質所管轄的所謂理智、思考、推理、判斷的地方,怎麼會被催眠變得高聽話

度,非常容易接受指令甚至做一些非理性的行為,那又是怎麼回事?



想找到答案之前若要從了解大腦龐大又繁雜的功能來著手幾乎是做不到的,不過我

們卻可以從一個眾所皆知的線索找起,那就是刺激,來自聲、光、溫度、觸覺、味

覺和嗅覺著手,除了嗅覺外這些感觀都會送到視丘來處理,基本上大腦是對這些刺

激是要有所反應,如果反應被抑制或被某一反應取代的話會發生甚麼事?例如:專

注在某一單調而乏味的聲音下,而對其他刺激又被抑住的話會如何?放鬆或僵直的

單一反應的結果是甚麼?顯然的在專注與單一或簡單的刺激下顯然的建議或暗示利

用這個機會繞過大腦原本的常態機制或聯結成功的使人進入催眠狀態,而這聯結就

是情緒系統(其實,以現時科學家對於腦部結構的認識,大腦並沒有專責情緒的系

統,在這裡只為了方便解說而已)也就是刺激與反應間原本有的情緒聯結段被抑制

又被麻痺了,尤其是杏仁核的功能影響最大,皮質在這個時候對情緒性的大腦具有

單向的指揮權,這點與正常狀態剛好相反,因此暗示變成明示的回到嬰兒狀態。



因此催眠本身並非睡眠狀態,它和睡眠是截然不同的。催眠是有意識的,是一種緩

慢而持續、感覺極佳的狀態。催眠有各種不同的深度,最深的催眠狀態稱為「記憶

支配」,一進入這個階段,你便能夠看到自己的過去,這是因為你的過去全部記載

在潛意識中的緣故。佛洛伊德稱此為「無意識的意識化」,當被壓抑的過去提升至

意識層時,便能夠找出解決目前心理困擾的方法。中等程度的催眠稱為「感覺支配」

。在這個階段,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五感,如果此時,你暗示自己:「事業蒸

蒸日上,財源廣進,獲得旁人的肯定..」,你就會覺得自己真的處在這麼一個情

境當中。雖然進入潛意識中的是假體驗,但在日常生活中,你便會依照潛意識的指

示而針對此一情境採取行動。這是催眠是處在一種高聽話度的意識狀態,利用催眠

的指令、建議或暗示下,我們可以使故事再度活起來,故事的真實很生動很有細節

,彷彿活生生的就在那時發生一般。如果超越了事實的真實,故事很容易變成我們

心目中的真實,造成被催眠者生活在自己的故事裡面。



事實上不管被壓抑或潛意識的記憶,它所找回來的「真相」是受當時的感受和引導

者的影響所呈現出來的主觀狀態,也就是說被催眠者自己會自動發展出符合催眠暗

示的身份與情境,把當時的感受當成事實的感覺,很容易變成從未發生過的事實,

如果因此與現實產生混淆,對被催眠者反而不是件好事。臨床催眠治療師在治療個

案時要僅慎使用建議與暗示用語,否則會使個案招來更多的問題。



適當的後催眠暗示的發酵可延續催眠的效果,而這目的是改變意識的記憶,也可能

的目標是重建潛意識的記憶,或者兩者都有,可強化治療的效果。催眠可放鬆肌肉

,改變對痛的感覺,進而使疼痛減輕,達到對痛的控制,亦可幫助癌症病人減輕疼

痛及緩和癌症化學療法所帶來的噁心不適,及幫助病人對癌症的心理調適。但催眠

仍然只能做為癌症治療的輔助治療。另外也有人應用催眠於生產、外科手術麻醉及

牙科治療過程的止痛。



目前最常利用催眠進行的治療,包括與壓力有關的身心疾病,焦慮相關症狀的改善

,某些心身症的治療,某些不良習慣的改變,及疼痛之控制。催眠治療也可用於輔

助性治療十二指腸或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在心臟血管方面,可以藉催眠療法對

焦慮、憤怒等情緒的妥善處理,達到對高血壓的某種程度改善。不少氣喘病人擔心

氣喘會再發作,害怕氣喘發作時的痛苦情境。催眠療法可改善病人的情緒而減少氣

喘的發作。尤其是某些在情緒壓力下會惡化或引發的皮膚科疾病,也可以使用在戒

除不良習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激發潛能、靈修、冥想、找回失物及增加自信

心等等。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Dec 11 Tue 2007 11:22
  • NGH

新聞來源:yahoo新聞



高雄縣義守大學講師郭廷瑞



是美國國家導引催眠師協會認證的(NGH)催眠師



他不須藉用輔助道具



在聊天中就能施展催眠術



讓不少學生覺得很神奇



讚揚他是「魔法老師」!



43歲的郭廷瑞為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商業管理研究所碩士



他主要的專長為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心理



他除了具有專業催眠師身分



還擁有算命、心理諮商、溝通談判等多項專長認證



目前在義守大學開設「溝通與談判原理」和「人相學與人力資源」通識課程。



郭廷瑞表示



聊天催眠法是在談話過程中塑造環境



利用眼神或聲音吸引對方注意



再慢慢抓到對方呼吸節奏



一旦與被催眠者呼吸同步



便能洞悉對方的想法



郭廷瑞表示



一個人若能接受他人重複性指令而不排斥



便能在不知不覺中被催眠



若在被催眠當中



將催眠師的指令當作自己的想法



無形中就會改變想法



曾接受郭廷瑞催眠的義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二年B班學生余佳真表示



她被催眠後



就聽不到周遭的聲音



全神貫注在老師身上



跟著內心情緒波動,「很想哭」



此時,老師要求她:「哭出來吧!」



令她不由得認為老師有魔法,竟然了解她當下的感受



不過也有很多人質疑催眠的真實性



郭廷瑞認為



原因出於對催眠術的恐懼與不瞭解



害怕會遭到控制



其實催眠術是以探索內在的方式去了解問題



再引導漸進改變



並從過程中找到新的人生方向



所以它不只能幫助別人,更是了解自己的管道



郭廷瑞計畫透過課程培訓與出書



將催眠術的正確觀念傳播出去



並呼籲勿將催眠術視為怪力亂神與魔術



更不要把催眠術當作表演,甚至當作好玩、成名的工具。


swallow76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